今年中国新闻奖江苏获奖总数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 这份“成绩单”藏着哪些亮点
2025-11-08 21:01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顾星欣  
1

在11月8日第26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江苏新闻界迎来了振奋人心的喜讯。第35届中国新闻奖近日揭晓,江苏共有22件作品获奖,总数位列全国各省(区、市)第一。11月7日,我省召开庆祝第26个中国记者节座谈会,向广大新闻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并为获奖集体与个人送上祝贺。

一件件奖项背后,是江苏新闻舆论战线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主动担当,更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坚守初心使命、践行“四力”的辛勤耕耘。这份领跑全国的“成绩单”,藏着哪些独特亮点?又如何能实现这般突破?

据悉,江苏此次获奖的作品包括一等奖4件、二等奖5件、三等奖13件,分布在消息、评论、通讯、重大主题、舆论监督、融合报道、应用创新等16个项目中,分别来自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广电总台、南京广播电视集团、常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张家港市融媒体中心等39家媒体。

“本次江苏在中国新闻奖上的表现,首要亮点是获奖数量多、门类广。中国新闻奖共设20个类别奖项,江苏最终有22件作品在16个类别上摘得奖项。其中一等奖有4件,比去年多了两件,含金量可以说是相当高。”江苏省记协主席周跃敏指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和江苏广电总台两大省属媒体发挥“领头羊”与“主力军”作用,分别斩获10个和6个奖项,稳居省级党报、省级广电媒体前列。此外,省内一批市县媒体特别是县级融媒体中心也表现抢眼,展现出基层新闻宣传的蓬勃活力。

数量领跑的同时,江苏获奖作品还展现出“分量重”的特点。其中,重大主题报道类、新闻专题类、新闻编排类、新闻业务研究类的获奖等级和占比均居各省(区、市)前列。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新闻业务研究《科学把握“因”与“果”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获一等奖,全国该类别一等奖作品仅有2件。江苏广电总台舆论监督报道《记者调查:“新能源动力液”能替代汽油用?》获三等奖,实现了自2022年中国新闻奖设立该类别以来江苏作品“零的突破”。

纵观本次江苏获奖榜单,“联动强”也是一项非常鲜明的特色。其中,有4件由全省24家县级融媒体中心通过联动策划参与采制的作品获奖,创下江苏县级融媒体中心获中国新闻奖数量最多的一次。常熟市融媒体中心参与创作的《人民路上为人民》获一等奖;张家港市融媒体中心牵头制作的《40年,奥运首金报祖国》获三等奖;兴化市融媒体中心参与采制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跨越十年传薪火 汉藏师生续“援”梦》获三等奖;22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参与采制的《75'东方海岸——百家县级融媒体短视频新闻行动》获三等奖。这些亮眼成绩,标志着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宣传党的政策主张、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拥抱深度融合的浪潮,“融合深”可谓江苏获奖作品的又一鲜明标签。本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江苏获奖作品中新媒体作品有9件,占比超四成。江苏广电总台《纪念渡江胜利暨南京解放75周年》特别节目,通过故事切片和创意短视频勾勒厚重历史,获一等奖。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新闻专题《600岁昆曲 “00后”接棒》以跨越时空的视角,生动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及薪火相传的青春活力,获三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二届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选拔活动也于近日揭晓成果,常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吕敏凭借《“超级”联赛 燃情中国》的精彩讲述脱颖而出,她聚焦“苏超”常州队成绩垫底却越输越火的现象,挖掘背后平凡人的拼搏故事,荣获“全国最佳(十佳)选手”称号。至此,在已经进行的前12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中,我省共有6名记者跻身“全国最佳(十佳)选手”行列,总数位列全国各省(区、市)第一。

“第3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江苏取得了优异成绩,总体实力继续位居全国第一方阵,这是对我省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阶段性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周跃敏表示,本届中国新闻奖的丰硕成果与“好记者讲好故事”的亮眼表现,既是记者节的至高奖赏,更是送给江苏全体新闻工作者一份最好的节日礼物。

去年以来,全省新闻舆论战线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为我省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汇聚了磅礴奋进力量、提供了有力舆论支持。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这份满载荣誉的收获,必将激励更多江苏新闻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砥砺前行、再创佳绩。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星欣

标签:
责编:冯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