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四五”·接力拍|扬州:从“运河原点”到“文化高地”
2025-11-07 14:32  来源:交汇点新闻    
1

开栏语:

镜头为笔、光影为墨,共绘江苏“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辉煌画卷!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江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跃升,有力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即日起,新华日报社全媒体视觉中心、视觉江苏网推出“我的‘十四五’·接力拍”视觉打卡行动,生动展现江苏“十四五”的璀璨华章,共赴“十五五”的锦绣前程!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作为国内首个全面展现大运河文化的专题博物馆,自“十四五”开局之年建成开放以来,不仅迅速成为广受瞩目的文化地标,更在短短数年间,实现了馆藏文物“从零到万”的跨越。从开馆之初的“零藏品”起步,到如今系统征集珍藏超过1.6万件青铜、玉石、陶瓷、金银器、竹木牙角、漆器等各类文物,“中运博”以扎实的收藏实践,多维诠释大运河的厚重历史与丰富内涵。

由张锦秋院士领衔设计的“中运博”,建筑造型如巨舟扬帆,静泊于扬州三湾古运河畔。作为国内首个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与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其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以全流域、全时段、全视角展现大运河的悠久历史、时代价值与当代形象。

【看巨变】

2021年5月31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进行周边环境提升。刘江瑞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晚霞映照下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刘江瑞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截至目前,“中运博”已累计接待观众近1500万人次。2024年5月,开馆不足三年的“中运博”成功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吸引众多观众“为一馆,赴一座城”,形成显著的文化向心力。

“十四五”期间,“中运博”先后获评“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并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3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卓越之星奖”及“2024年度全球文化遗产利用最佳案例”等国际荣誉,已成为展示运河新貌、传承运河记忆的重要平台。

这座运河畔的“人气博物馆”将继续以千年水脉为灵魂纽带,持续书写中华文明保护、传承、创新与共享的时代华章,为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澎湃的“运河力量”。

【图说这“五年”】

2021年6月7日,大运河博物馆进入最后的布展和外观调试阶段。刘江瑞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2021年6月16日,大运河博物馆首次对外开放。刘江瑞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2022年6月5日,晚霞映照下,扬州运河三湾公园内,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非遗文化园等相互映衬,美如画卷。齐立广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2022年12月31日,游客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参观游览,近距离品味运河文化,欢乐度假期。齐立广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2023年7月5日,游客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参观游览。 齐立广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2024年3月13日,游客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参观游览。杨素平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2025年7月6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以后成为游客来扬州必打卡的新景点。刘江瑞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2025年10月22日,位于扬州运河三湾公园内的大运河非遗文化园二期工程唐式建筑群已全面建成,并完成外立面装饰,项目计划于年底建成运营。齐立广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征稿启事

一、征集内容:

围绕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先进文化繁荣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推进等方向,征集2021-2025年间值得纪念的变革图片,同时征集背后的喜人故事。

要求图片能够反映同一个点位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或者从不同视角反映同一个主题。通过百姓视角、“接力拍”的形式,分主题绘制江苏“十四五”收官之年的人民生活新图景。

二、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2025年10月31日

三、投稿方式:

网页投稿:登录视觉江苏网(www.vijs.net),注册后点击首页“上传图片”,在标题中注明 【我的“十四五”】;

邮箱投稿:将作品(请注明标题、作者、联系方式及拍摄地点)打包发送至:138690716@qq.com,邮件主题统一为 【我的“十四五”+姓名+电话】;

所有优秀来稿将及时在视觉江苏网首页、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刊发,部分优秀作品将在新华日报刊发。

策划:田 梅

执行:朱 丽

标签:
责编: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