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争先·改革进行时⑲|精准直达,“文艺直通车”满载文化芬芳
2025-11-05 15:18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顾星欣  
1

开栏语:

探路者,勇争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江苏考察,全国两会期间多次到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几乎每次必谈改革,先后赋予江苏“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等重大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涵盖多个领域,关乎党和国家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近一年来,各项改革举措在江苏大地落地生根,激发澎湃动能。即日起,在省委改革办支持下,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推出“千帆竞发勇争先——江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专栏,透过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案例,展现发生在江苏大地的改革故事,共同感受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化惠民点对点,江苏探索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新机制

精准直达,“文艺直通车”满载文化芬芳

近日,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的梅里小剧场内掌声雷动、二胡悠扬,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带来的《赛马》《太湖美》等经典民乐节目,让观众深深陶醉。

“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驶入南通海安市胡集街道谭港村,在百姓大舞台为村民送上文化盛宴。姜海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每场演出500个名额,不到2小时就报满!”梅村街道文化工作人员高兴地告诉记者,自从省里开通“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小剧场再也不用为“有场地、缺内容”发愁。

今年以来,剧场已举办高水平演出45场,服务观众超4万人次,可谓是“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

一辆“直通车”,串起了省级优质文化资源和地方小剧场,也串起了群众的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行动”。今年以来,省委宣传部会同省文旅厅、省文联、省作协、省演艺集团等部门单位,创新实施“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推动形成基层文化活动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生动场景,探索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新路径。

文化服务要“解渴”,“优质”是关键。直通车行动打破传统资源分配壁垒,建立省级优质文化资源产品库,首批入库1000余项,涵盖荣获省级以上文艺奖项的各类优质文化资源,让名家名作直达基层。截至目前,省市联动组织惠民演出、公益展览、辅导讲座和群文活动5500余场次,覆盖人次超1100万。

连云港市灌南县恒基广场,“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2025年广场舞大赛预赛现场,为现场观众呈献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 王华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服务直达群众心坎,“精准”是前提。直通车行动改革以往“自上而下”的单一输送模式,建立供需精准适配的运转机制,根据群众需要“量身定制”服务方案,确保文化惠民落到实处。“从观众‘点单’到按需‘定制’,文化服务正变得更精准、更深入。”江苏省演艺集团党委副书记季明刚说,演出已覆盖景区、社区、校园、广场等多元场景,实现文化惠民“点对点”送达。

“茉莉花开”,满园芬芳。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全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和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省文联开展“茉莉花开”文艺轻骑兵志愿行,通过改革整合各方优质资源,突破服务壁垒,真正让百姓得实惠。

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市级“茉莉花开”活动。南京“茉莉花开·与宁共赏”,盐城“茉莉花开·盐艺直达”,南通“茉莉花开·艺通江海”,镇江“茉莉花开·文艺播种”……从城市广场到乡村舞台,从下沉式广场到特色小剧场,文艺直通车行动形成多样化、广覆盖的文化空间阵地,推动形成既有“星级文化宴”又有“大众家常菜”的全品类供给。

作为“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惠民活动,2025紫金文化艺术节・艺动青春江苏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示活动在南京栖霞古镇山门牌坊前举行。

改革的核心在于激发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根据需求,直通车组织省市文化单位党组织与地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派出1100余名驻村艺术家、文化指导员、志愿者。省演艺集团的歌唱家盛万航,每月定期驻扎月塘镇,通过声乐培训指导,帮助当地艺术团实现从生涩表演到专业舞台的蜕变。“盛老师教我们把《鲜花调》和《图兰朵》融合在一起,说这叫‘中西合璧’——没想到我们唱的土调子,也能登上大雅之堂!”仪征市月塘镇“山之雨”艺术团的团员高兴地说。这个“草根”艺术团,如今频频亮相省市级文艺舞台,以质朴真挚的表演传递出独特的乡村文化魅力。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送什么。”省演艺集团话剧院导演余颂没有照搬现成剧目,而是选择为句容二圣村量身打造一部原创戏剧《雨过田晴》,展现当地老百姓对土地的深情。为了真实再现,余颂多次走访农户,将当地方言俚语和生活细节融入剧本。

排练过程充满挑战。村民们零基础,语言表达、舞台调度都需从头教起。他放弃专业院团的惯常模式,与村民反复沟通,现场修改剧本,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指导。最终,这部由村民主演的话剧,不仅演出了“土味”,更演出了真情,在比赛中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辆辆行驶的直通车,彰显出文化改革在促进消费、服务大局中的独特价值。今年4月,苏州相城区北桥街道,一场户外草坪音乐会吸引近5000人参与;扬州仪征推出端午特别节目,宿迁演出则与庙头镇庙会联动,助力乡村经济;8月,连云港西双湖“升级版”音乐会线上线下观众突破2万人次;十一假期,“茉莉花开”海安文艺直通车开进企业,让市民游客解锁金秋消费新乐趣;泰兴黄桥镇专场融入魔术、杂技,衔接“古镇奇妙游”,带动游客量同比增长15%;省作协联络部机关党委支部组织20余位作家开展“山乡巨变·文学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创作实践活动,为当地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注入文学力量。

省“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开进宿迁市沭阳县桑墟镇条河村,省淮海剧团的艺术家们在这里露天演出淮海戏经典传统剧目《三拜堂》,受到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丁华明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茉莉花开”行动坚持“软件服务与硬件设施配套”相结合,计划面向基层文艺院团和文化单位,3年内配发45辆流动舞台车,并推动打造200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通过硬件升级与空间优化,真正做到“送得准、用得好”。

近期首批交付的15台流动舞台车,以其高标准配置和智能化设计,生动诠释了改革赋能下的文化服务能级提升。车辆首次集成24平方米高清LED大屏,舞台总面积扩展至80平方米,并预置嵌入式灯光系统,实现了从运输状态到完整舞台的“一键式”快速转换,成为推动文化惠民落地生根的新引擎。

车轮驶过,文化随行。“茉莉花开”所到之处,点亮的是舞台,温暖的是人心。接下来,这辆载满芬芳的文化直通车将继续驶向城乡更多角落,让文化惠民的温暖,如茉莉清香般浸润千家万户。

【改革启示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徐宁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领域的改革更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关键一招”。贯彻落实中央改革部署,江苏率先打造“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初步探索形成以省级活动引领、13个设区市协同联动、N项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的“1+13+N”文化服务新模式。

这种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既保持了改革方向的一致性,又通过因地制宜激发创新活力,正是改革要求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的鲜活运用。

文化惠民,关键在“惠”,核心在“民”。只有把选择权交给群众,文化服务才能赢得真心喜爱。当群众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选择”,文化服务的聚人气、暖民心效应,得以充分释放。

让文化在乡村生根发芽,要实现从“送”到“种”的转变。“茉莉花开”活动通过持续的文化浸润、艺术辅导,为群众搭建绽放才华的舞台,厚植文化种子,激活基层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的改革本质,不仅在于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还有效推动文艺赋能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文艺引流,升腾人气、促进消费,实现从“以文化人”到“以文兴业”的价值跃升。

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是一个系统集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可感可及”,讲求活动实效,注重合理安排,吸引群众广泛。同时,也要注重“常态长效”,推动建章立制,持续创新工作机制,促进文化供给从“点上突破”迈向“全域共荣”。展望未来,江苏将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让“茉莉花开”的芬芳更持久、更浓郁,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更强大的文化力量。

总策划:叶绍芳 双传学 顾雷鸣

监制:何光胜 杭春燕

策划:王冬 耿联 陈繁

统筹:陈明慧

记者:顾星欣 陈洁 陈明慧

设计:葛逸潭 樊玉立


标签:
责编:陈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