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市中山堂(公会堂)举行,宣告了日本对台湾长达半个世纪占领的终结,宝岛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在七旬南京老人陈万中的记忆中,“台湾光复”是父亲陈颐鼎生前常常对他提起的历史名词。“整整八十年前,父亲率领部队跨越台湾海峡,接受日军投降,他将这段经历视为一生最值得骄傲的经历!”
日前,在陈万中老人家中,记者看到了陈颐鼎在台湾拍摄的历史照片、回忆台湾受降的手稿文章等珍贵史料。
陈万中的父亲陈颐鼎1908年出生于江苏宿迁,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从黄埔三期步兵科毕业后,先后参加东征、北伐等战役,出生入死,屡立战功。
“从1932年开始,父亲就开始参加对日作战。”陈万中对父亲的抗战经历如数家珍。1932年,陈颐鼎作为第五军军长张治中将军的作战参谋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任87师261旅521团团长的陈颐鼎率部参加淞沪会战,浴血奋战,顽强坚守阵地。不久,陈颐鼎因战功升任261旅少将旅长,此时他还不到30岁。
上海失守后,陈颐鼎率部退守南京。在12月上旬开始的南京保卫战中,陈颐鼎率261旅坚守光华门阵地。面对日军第9师团的疯狂进攻,87师死守光华门战地,战斗异常惨烈。和陈颐鼎同样毕业于黄埔三期的87师259旅旅长——259旅易安华少将等数千名官兵在战斗中英勇殉国。南京失守后,陈颐鼎由燕子矶渡江到八卦洲脱险。
八年全面抗战中,陈颐鼎参加了兰封会战、武汉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等大型战役,先后担任86军67师师长、70军副军长等重要军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此后,中国战区设立16个受降区,办理日军缴械事宜。其中,台湾澎湖受降区的主官是陆军上将陈仪。
“父亲所在的70军被定为赴台接受日军投降的部队之一。”陈万中介绍,10月中旬,70军下辖的四个师分别从浙江宁波,福建马尾等地出发前往台湾。陈颐鼎率领主力部队75师从宁波镇海出发。10月17日,部队抵达台湾基隆港。
陈万中保留着一份1985年抗战胜利40周年之际,父亲陈颐鼎在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庆祝大会上的手写发言稿,文中详细介绍了当时赴台受降的经过。
陈颐鼎回忆,二战后期,台湾是日军太平洋战场上的南进基地,驻防的陆海空力量较多。为了预防日军不甘心失败,狗急跳墙,赴台部队做好充足准备,带足了武器和干粮。10月17日,陈颐鼎率部乘坐运输舰抵达基隆港,眼前的景象让他“既惊讶又感动”,码头上挤满了等候多日的台湾民众。他和参谋人员乘坐火车,沿铁路从基隆到台北。台湾人民夹道迎接,火车只能缓慢行进。这条铁路只有三十多公里,陈颐鼎等竟花了四个小时才抵达台北。
到达台北后,陈颐鼎目睹台湾人民奔走相告,热烈庆贺,尽情享受摆脱日本殖民统治的幸福和喜悦。台北到处人山人海,欢呼声不绝于耳,有人声音嘶哑了还挥舞着手中旗帜,有人热泪盈眶,高兴得说不出话来。当台湾民众得知更多的后续部队要在基隆登陆时,很多人带着干粮和被盖,守在从基隆到台北的公路边,等待迎接中国军队。那种经历苦难岁月才迎来光复的激动心情,实在令人无比动容。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在台北市中山堂(公会堂)举办,日军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将率18万在台日军投降。陈仪上将宣布,从这一天开始,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日本对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的占领彻底终结。这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陈颐鼎在现场亲眼见证。
陈颐鼎回忆,那一天,整个台湾文娱场所一律免费招待,所有百货商店一律八折供应,整个宝岛到处沉浸在欢乐气氛中。在回忆文章中,这位亲历台湾光复的黄埔名将动情地写道:“1895年,日军进攻澎湖,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从那时起,到我率部渡海去收复已整整五十年。台湾同胞不甘心做亡国奴。向往祖国怀抱,做了长期斗争。在漫长的日本统治时期,大批优秀儿女为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献出了生命,表现了台湾同胞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台湾光复后,陈颐鼎率部在台湾驻防了一段时间。1945年11月,他接替陈孔达出任70军中将军长。新中国成立后,陈颐鼎曾应刘伯承将军邀请,担任南京军事学院教员,开启了军旅生涯的新篇章。他还担任过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等职务。1994年,陈颐鼎在南京逝世。
“父亲生前传承弘扬黄埔精神,团结黄埔同学,积极推动大陆和台湾的交流,希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怀抱。”陈万中说,正如父亲在回忆文章中所说的那样,他始终盼望着两岸早日统一,同胞早日相见,以告慰为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而牺牲的英烈们的在天之灵。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