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首创的一款RNA内切酶产品,不仅识别了一个全新点位,在高温情况下还拥有完美性能!”10月中旬,当首批RNase GG耐高温内切酶产品成功“走”下生产线,江苏愚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恒皓兴奋地介绍。这款来源于海洋嗜热古生菌的产品,填补了相关种类工具酶的空白。
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并切割脱氧核糖核酸(DNA)特定序列的酶。它们就像一把剪刀,“剪”开DNA双链形成特定切口,方便后续的DNA重组、克隆或分析。这种神奇的“基因剪刀”,为生物医药和合成生物学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撑。
但是,不同种类的基因需要不同类型的“剪刀”,且高端的限制性内切酶提取成本高、工艺要求高。因此,在过去40多年里,国内大部分企业在这个领域望而却步。全球有近400种限制酶产品,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
2016年,发现这片国内市场空白后,当时还是淮海工学院(现“江苏海洋大学”)年轻教师的许恒皓开始带领团队创业,进行成果转化,很快就推出了首批国产的快速限制酶,打破国外垄断。
2021年9月,许恒皓带领团队成立江苏愚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有着“中华药港”之称的连云港,以愚公之志,入海寻“酶”。
在许恒皓看来,之所以能勇敢地踏入此前国内企业没有涉及的“无人区”,一方面,源于学校的支持与良好的成果转化机制,另一方面,源于他对江苏生物医药产业的信心。
江苏较早地将生物医药确立为重点发展产业,从顶层设计着手,系统推进该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特别在细胞与基因技术领域,一条覆盖基础研究、研发生产到临床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已基本形成,展现出从创新到转化的强劲发展势头。“现在回忆起来,最开始我们的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厂房的时候,我们就以最快速度招募到了专业的技术转化团队和技术过硬的质量把控工程师,这正是得益于江苏近年来日渐形成的完整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人才优势,让企业在起飞之际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一系列政策的发布也印证着许恒皓的看法。2021年,我省出台《关于促进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23年又印发《关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打造包括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内的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一步凸显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引领地位。“十四五”以来,全省已布局实施生物医药领域科技计划项目1400余项。
如今,愚公生物凭借自主构建的酶工程改造平台,已成功突破国际技术壁垒,开发出百余款高纯度、高活性的限制酶产品,其核心性能已跻身全球一流行列。就在半年前,该企业的第100个限制酶产品成功上市。
作为生物医药产业链中的一环,愚公生物的限制酶产品在整个行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很荣幸,我们的产品成了国内产业链的一个‘稳定器’,让下游企业能够更游刃有余地应对挑战。”许恒皓说。
新的探索还在继续。“当前,公司已经升级GMP级别生产车间,团队正通过无细胞蛋白合成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开展蛋白理性设计与改造,让新产品的研发不断提速。”许恒皓介绍。
“‘十五五’规划建议为生物医药行业中小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未来,许恒皓充满信心,“现在,在限制酶的全球市场,我们已经冲到了全球第三。我们有信心在未来推出更多种类的限制酶产品,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叶真/文 吴家俊/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