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银发经济发展,老年人旅游需求持续释放,但不少老年人在出行时却遭遇年龄设槛、隐性收费等问题。10月27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银发一族”旅游消费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指出老年人旅游存在年龄限制、保险歧视、适老化服务不足、合同陷阱等问题。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对此进行调查,了解限制老年人出游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跟团游主力客群怎样受限?
“现在跟团游,基本全是老年人。”南京哪玩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运营部总经理周蒙坦言,中年人因工作、家庭压力,鲜有时间跟团;年轻人更偏好自由行或定制游,老年群体已成为旅行社的主力客群。从报名形式来看,老年团“社交属性”显著,多数老人以“老两口同行”“广场舞队友结伴”“邻里组团”等方式报名,单独出行者极少,大家一起玩更热闹,也能互相照应。此外,传统认知中60岁即属于老年群体,但在当前旅游市场,60岁段人群对旅行社和地接方而言,已不算“老年人”。还有很多身体状况较好的70岁段老人,成为跟团游的主力军。
报告显示,老年人旅游消费需求呈现高频次、重舒适、求安全的特征。过去一年,55.63%的老年人出游1—2次,34.76%出游3—4次,仅5.48%未参与旅游。消费方面,单次旅游预算以1001元—5000元为主,占比86.55%。
同程旅行发布的《2025银发族旅行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互联网普及率较高的“新生代银发族”在追逐旅游消费新潮流方面丝毫不输年轻人,参与“网红打卡”和“奔县游”的热情较高。同时,银发族还是高端游、奢华游的“绝对主力”。
然而,与老年人旺盛的出行需求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当前老年人旅游市场的“重重限制”成为老年游客出行的首要障碍。报告指出,部分旅行社针对不同年龄采取差异化限制措施,包括拒接超龄游客、要求家属陪同、提供体检报告、签署免责书等,年长者还面临保险保额减半的情况。
实际体验时,不少旅行社对参团人员的年龄有所限制,并且附加家属陪同、体检报告等要求。例如,大成国际旅行社(南通)在报名时要求75岁老人签免责书和提供体检报告;淮安凤凰国际旅行社(承德南路)要求60岁以上无直系亲属陪同的游客签署免责协议。
更让消费者头疼的是,健康证明执行标准存在显著差异,体检服务便捷性与成本失衡问题突出。其中,春秋旅游(扬州旗舰店)最为严格,明确要求70岁以上老人提供三甲医院常规体检报告,不接受社区体检证明;若两位及以上老人参团,需单独提供报告,且报告必须包含血压、心电图等基础项目,最终由地接判断是否符合报名条件。
“在当前的老年旅游市场中,健康证明、家属陪同与免责协议已成为老年旅游参团的常见附加条件,且呈现‘以协议转移风险’的共性特征。”省消保委监督部主任傅铮说,这无疑提高了老年人独立参团的操作难度,而且从实质上来看,此类限制是将安全保障责任转移给消费者,与旅行社应依法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存在潜在冲突。
线上平台同样存在需签署免责协议的问题,携程旅游、飞猪旅游、同程旅行等平台涉嫌通过格式条款转移风险,进一步压缩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空间,限制了老年人出游。
老年人出游难问题根源在哪?
“收费项目和购物是旅行社的两大传统赢利手段,而对于老年人来说,考虑到年龄和身体因素,许多收费体验项目无法参加,因此有些旅行社不愿意承担类似风险和责任,干脆把老年人排除在外,部分旅行社不愿接待老年游客。”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理事陈音江一针见血地指出旅行社对老年人跟团游设限的原因。
这一情况也和我国老年旅游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关。目前,市场上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旅游产品比较少且形式单一,与其他旅游产品区分并不明显,老年旅游消费市场尚不够规范完善。老年游项目利润有限且风险较高,部分经营者为了规避责任和降低风险,故意设置老年游门槛或额外收取其他费用。
报告指出,部分旅行社与保险公司还存在“同费不同保”现象,老年游客需缴纳与普通成年游客相同金额的旅游意外险费用,但获得的保额却大幅降低。这导致老年游客在同等付费情况下难以获得同等安全保障,增加了他们的出行风险。
当被问及老年人意外险保费保额不同时,华泰保险集团相关工作人员解释道:“保险公司设计意外险,核心是依据海量市场数据和长期统计经验,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意外风险概率做科学评估。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和反应能力会逐渐下降,像行走时容易摔倒、遇到突发情况难以及时躲避等,这些都会直接增加意外发生的概率。”
他进一步补充,正因老年人意外风险发生率相对更高,为确保能长期为所有客户提供可靠服务,公司会对老年人意外险的保费定价作出调整。
江苏省消保委公益律师团队的周雷明律师表示,对于旅行社和保险公司来说,客观上老年人出现意外的概率比普通游客大一些,所以保险有差别费率部分可以理解,但是应该对消费者予以明示、提前告知,给消费者选择权。对于商家来说,既然要做老年旅游的市场,就应该提供更好的服务,比如配备医疗服务,方向应该是减少风险的发生而不是将风险的可能转移给消费者。
此外,隐性收费等问题成为老年人出游的“消费刺客”。以常州康辉旅行社某东北线路项目为例,尽管报名时声称“团费已含全程基础费用”,但实际行程中仍会收取景点电瓶车、登山缆车等“小交通费”,以及民俗表演、康养体验等“自费项目”费用,部分行程的额外支出甚至达到初始团费的2—3倍。
对此,陈音江认为老年消费市场监管力度不够,旅游法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由此可见,问题的关键不是没有法律规定,而是现有的法律规定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事实上,旅游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对旅行社的旅游广告价格等信息进行核查,并受理消费者的旅游投诉。但如今各种所谓利用“平台”,在微信上传播拉人头的报名方式十分隐蔽,监管起来难度很大。
理想的老年旅游如何实现?
老年群体的“诗和远方”,不该是障碍重重的艰难跋涉。如何破除那些横亘在老年出游面前的“隐形门槛”?一个理想的、服务好老年人的旅游市场应该是怎样的?
不同于传统的“跟团游”,南京一丝乐俱乐部会长杨东升在跟过旅行社发现行程太“苦”后,开始自发组织团队旅游。
“退休后,有更多时间游览祖国大好河山。我们经常以度假的形式组织旅游活动,带成员沉浸式享受旅游带来的愉悦。”杨东升告诉记者,该俱乐部累计在册人数超1600人,大多是退休以后学吹葫芦丝的老人,相较于传统旅行社线路,更偏爱自发组织的旅游,核心原因在于行程安排更自由舒适。
旅行社往往要求游客一大早起床赶路,一天到晚都在奔波,晚上还安排推销活动,节奏紧得让人难以好好享受旅游的快乐。而自发组织的旅居则可根据大家的需求灵活调整,一般是上午玩景点,下午自由活动,晚上开文艺晚会,每个人都可以展示自己的特长,大家始终在轻松愉快地享受生活,这才是出游的真正目的。
南京一丝乐俱乐部老年群体出游之变折射出银发一族真正的旅游需求。“理想的银发旅游市场应是安全为底、适老为核、透明可控、体验优质的生态。”南京大学河仁社会慈善学院院长陈友华认为,行业需从产品、服务、运营和保障四方面系统性提升——
在产品端,精准分层适配需求,聚焦低强度、慢节奏设计,融合康养、文化等精神体验,避免同质化,形成多元产品体系。在服务端,完善全流程适老化支撑,补齐无障碍设施,保留线下服务窗口,破解数字鸿沟;组建经老年心理、急救技能培训的专业服务队伍,强化途中照料。在运营端,建立透明定价机制,明码标价无隐性消费,摒弃“低价+购物”模式,构建合理盈利逻辑;推行全周期安全保障体系,联动医疗资源筑牢安全防线。在保障端,健全行业服务标准,明确设施配置、医疗配备等核心指标;简化维权流程,开通专属投诉通道,搭配专项保险,全方位守护老年群体权益。
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老年旅游消费维权涉及多环节、多主体。傅铮表示,为形成保护合力,需强化部门协同建设,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系统化推进老年人风险识别与自我保护能力建设,完善企业信用与风险预警体系,强化市场约束,共织银发旅游“保护网”。而旅游企业是老年旅游服务的核心供给方,需从合同规范、信息披露、服务优化等方面强化合规意识,主动承担适老化服务责任。同时,当前老年旅游市场缺乏统一服务标准,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适老化改造推进缓慢,需通过标准建设与行业协同,引导行业从基础出行保障转向更高质量的适老化服务发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洪叶 杨民仆 许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