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论|推动司法温度与创新双向奔赴
2025-11-03 20:51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孟亚生  
1

日前,南京市高淳区法院的3位执行法官身着制服走进直播间,化身“主播”,手持螃蟹向网友介绍品质、讲解售卖规则,热情帮助诚信债务人秋兰一家在线销售螃蟹,引发近30多万人次围观,短短的2小时40分钟,卖出162盒蟹,计5万多元。

高淳区法院执行法官“直播卖蟹”并非偶然,背后是对诚信债务人秋兰一家的精准帮扶。因意外交通事故,秋兰一家背负80余万元债务,转行养蟹还债却屡遭亏损,但他们九年如一日坚守还款承诺。法院没有简单采取强制措施,而是选择“放水养鱼”的善意执行,联系养殖专家指导技术、加班筹备直播,甚至帮助低息贷款应对资金缺口。更可贵的是,法官们在直播中借机科普“类个人破产”制度,让网友在购物的同时读懂法治精神,使司法过程成为培育法治信仰的过程。

“执行难”曾是横亘在司法公正与群众获得感之间的一道鸿沟,胜诉判决沦为“法律白条”的困境,既损害当事人权益,也影响司法公信力。司法温度是破解执行难的情感基石,核心在于精准区分“失信”与“失能”,实现法理与情理的统一。执行工作不是简单的“债权追偿”,更是对个体命运的审慎考量。这种“如我在执”的理念,打破了司法“冰冷坚硬”的刻板印象,让执行工作既守法律底线,又有人文关怀,为纠纷化解奠定了情感基础。

传统执行模式常受限于地域壁垒、手段单一等问题,而创新手段正让这些难题迎刃而解。法院“直播卖蟹”,既解决了生鲜、不动产等资产处置难题,又借助司法公信力提升了交易效率,实现了资产价值最大化。创新不是对法律程序的突破,而是在规则框架内对执行方式的优化,让司法资源配置更高效,让群众看到法律不仅是惩罚的工具,更是解决问题的途径。近年来,全国法院申请执行案件同比下降6.3%,失信名单10年来首次下降,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正是无数类似的创新实践,用温度赋予创新人文底色,用创新让温度抵达更远角落。

推动司法温度与创新双向奔赴,激发司法温度与创新深度融合,需要坚守公正底线这一根本前提。裁判公正是司法温暖的基本底座,任何创新都不能偏离依法办案的轨道。法院将直播所得全部纳入法院专账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清偿债务,既维护了司法公信力,又让群众感受到程序正义。同时,司法创新需要立足实际需求,避免形式主义。从线上立案、远程庭审到司法变卖直播,创新的生命力在于解决真问题、满足真需求。此外,还需构建协同共治格局,整合司法、金融、技术等多方资源,形成全链条帮扶机制,让司法不仅能定分止争,更能助力社会治理。

法院“直播卖蟹”,虽然只是一次基层创新实践,却折射出新时代司法的价值追求。以创新为翼,让司法更高效便捷;以温度为基,让法治更贴近民生。期待更多法院在推动司法温度与创新双向奔赴实践中,既用雷霆手段彰显司法权威,又以春风化雨传递司法善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让每一份生效判决都得到切实履行,让每一位当事人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法治动能。

(孟亚生)

标签:
责编: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