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老百姓期盼的实事,是关系党的执政根基的大事。去年4月以来,在省监委和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南京市监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发力惩治“蝇贪蚁腐”,深化标本兼治、推动系统治理,努力让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一年半时间过去,成效如何?南京市纪委监委31日公布:截至目前,全市立案7028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950人,移送司法机关195人,挽回经济损失11.73亿元。
集中整治以来,市监委以超常规举措依法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中小学“校园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殡葬服务、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医保基金管理、养老服务等6个全国性专项整治项目。结合实际抓好镇村工程建设、惠民资金、“校园餐”、医疗机构检验检测、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民生领域外包服务等6个省级重点整治项目。贯通抓好31件具体民生实事,聚力攻坚乡村振兴资金、医保基金管理、征订教辅和购买校服三大“突击战”。“通过持续深化集中整治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让群众真切感到正风反腐加力度、清风正气在身边。”报告指出。
在中小学“校园餐”专项整治中市监委下大气力推进,督促有关部门摸清中小学食堂及供餐情况等底数,依法查处挪用侵占学生餐费、插手招标采购、收受回扣中饱私囊等问题,立案查处262人。推动校长陪餐制、膳食经费规范管理等刚性制度落地,推动食材采购和配送“双集中”改革,覆盖全市1454所中小学及幼儿园。经过整治,实现学校食堂管理水平、“校园餐”质量和师生满意度“三个提升”,满意度达95.8%。同时,以“校园餐”整治为突破口,突击整治教辅征订、校服采购等方面突出问题,着力守护教育领域一方净土。
在攻坚治理农村“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中市监委紧盯不放,摸排主城区“撤村建居”遗留集体资产46亿元、土地1.26万亩,针对农村集体“三资”领域易发多发风险点,形成清减集体债务、清算村级往来、清查问题合同、清核集体资产“四清”监督清单,推动清理问题合同2896份,追回欠缴租金1.17亿元,化解村级债务32亿元,有效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在全市部署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查核实和一网统管建设,健全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在深入整顿医药领域乱象中全市各级监察机关配合有关部门重拳出击,严查靠医吃医、过度诊疗、欺诈骗保等腐败问题,狠刹吃回扣、收红包等行业歪风。推动医保、卫健、公安等8家部门紧盯医保基金管理,开展全链条打击治理,追回2.95亿元。推动降低35个检验检查项目价格,为患者节约费用2.4亿元,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结果实现共享互认,切实为群众减轻负担。
在强力整治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中市监委围绕保障镇村工程建设,督促排查项目5851个,规范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推动相关部门排查农机购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乡镇财政资金等10亿元,整改问题606个。集中攻坚高标准农田项目整治,深入排查项目180个、标段376个,立案53人、留置5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5人。
在维护困难群体利益方面各级监察机关深挖彻查贪占涉老财政补贴、养老机构管理混乱、尊老金多发错发漏发等问题线索。督促民政部门“拉网式”排查养老服务机构1784家,规范养老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聚焦低收入人口等困难群体,会同民政部门开展社会救助不到位等问题整治,健全信息化核对、近亲属备案、一事一议等机制,认定复核救助对象近11万人次,核查清退不符合条件人员4512人,推动发放救助金5.3亿元。
在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中市监委会同政法部门常态化机制化推进“打伞破网”,深挖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线索189件,处分120人,移送检察机关22人。在清除惠企便民堵点方面,市监委以监督促监管,从严纠治多头查、重复查、乱检查,入企检查频次压降33%,严查逐利执法、以权谋私等问题。督促化解货车司机投诉1.78万件,开设处置绿色通道,化解26个项目、1.17万套房产的“办证难”。同时,坚决纠治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顽疾,集中整治以来查处“四风”问题2466人。
在整治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的同时全市各级监察机关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全面起底2021年以来信访举报14972件,目前已办结96.5%,滚动督办信访重复举报。紧盯群众“衣食住行”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想方设法排忧解难,扎实开展小区物业管理、守护群众“舌尖安全”、欠薪讨薪问题等整治工作,推动督办典型实事453件。竭力做实“暖心事”,推动六合区偏远地区供水工程通水运行,近7万居民从中受益。“从抽样、走访、调研等了解到的情况看,群众对整治工作坚决支持、真心称赞。”报告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