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小店”创新记|医路拾“遗”,他在轮椅上托起不屈人生
2025-10-30 14:25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万晨  
1

编者按:从活态传承的手艺人,到“逆袭”人生的自强者,再到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在我们周围,活跃着很多个体工商户。“秤砣虽小压千斤”,个体工商户是江苏经济“基本盘中的基本盘”。

即日起,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联合省私营个体经济协会推出“了不起的小店”创新记系列报道,展示个体工商户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探索创新,走出一条与小店共同成长的奋斗故事,也展现江苏扶持“小个体”迸发“大能量”的“暖心”举措。

迟来的秋意悄然弥漫,且愈发浓郁。记者来到盐城市亭湖区吴登清中医诊所时,门外的楼道内已有不少等待的患者了。

“医术高、医德好”“找他看病心里踏实”……伴随着称赞声,穿过人群,记者见到了当地远近闻名的“轮椅医生”吴登清。

“身体恢复得好些了吗?”“要贴着穴位轻轻按摩。”吴登清细心询问细节,并叮嘱患者三分治七分养,近期昼夜温差大,对于本就有风湿、腰痛、关节疼痛等问题的人而言,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情绪调节、合理饮食。

“刚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年,强直性脊柱炎突然发作,当时我都瘫在床上了,真的以为念不了大学,可以说是人生至暗时刻。”毛先生回忆道,在吴医师的诊治和鼓励下,通过中药内服、敷贴治疗及膏方巩固,病情逐渐控制住了。“经过8个多月的调养,我和家人的生活逐步回到正轨,念完北京协和医院研究生后,我也从事心仪的药学研究,吴医师是我的恩人,更是我的榜样!”

“做一个被别人需要的人,是快乐幸福的事。”吴登清告诉记者,他的人生却是从一个“不可能”开始的。

1962年,吴登清出生在亭湖区新兴镇的一个农民家庭,2岁时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双腿瘫痪。后被镇江军医收治,3年里经过10次手术治疗,瘫爬21年的他才得以借助双拐站立。“求医治病期间,我得到不少热心人的帮助,立志像他们一样为社会多作一点贡献,人生也少一点遗憾。”吴登清说。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这个曾被判定“无法站立”的人,坚持通过手摇轮椅车,每天往返40多公里去当地卫校学习,四处拜师学艺、向医书求教,一步步迈进了医学的殿堂。

1989年,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吴登清创办了中医诊所。面对疑难杂病,他从未退缩,成为“吴氏膏药”第五代传承人。“吴氏膏药”传承于清代膏药师祖吴师机,起源于苏北里下河地区,距今已有160余年历史。膏药疗法,又称“薄贴法”,是用膏药外贴穴位或患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

“‘黑如漆,明如镜;冬不脆,夏不淌’,这是吴氏祖训中对上品膏药的标准和秘诀。”吴登清介绍,在制作工艺上继承了古法炼制精髓,也针对现代骨关节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的发展趋势,研修现代膏药熬制之法,让吴氏膏药适应证广、使用方便。“只要了解常用膏药的作用及适用证、禁忌证,病人就可根据疾病买药,按贴敷方法和要求自行治疗,使用起来方便。”吴登清表示,吴氏膏药柔软、滑润,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膏药易脏皮肤、粘衣的缺点。2013年,吴氏膏药被认定为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吴氏膏药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吴氏膏药的第六代传人,“90后”吴益鹏一有空就到父亲吴登清的中医诊所学习。大学一毕业,他就着手和父亲一起改良传统膏药。“非遗也很‘潮’,我认为应该以实用创新活化老手艺,让老手艺真正在当下、走进生活,延续文化根脉。”吴益鹏介绍,目前店里还设有中医膏药文化馆,这也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场所。

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今年上半年,吴氏膏药联合膏药生产厂家,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以往患者需要到诊所订购的膏药,已经被换上盒装并在市场出售,患者购买和使用也更方便了。

“幸好有市场监管部门的专业指导,我们在审批手续、执照办理上有了清晰的思路。高温天里,他们也主动来诊所了解后面市场推广方面的需求。”吴登清告诉记者,未来几年,将着力打通广阔、正规渠道,让更多人能够便捷地使用到吴氏膏药。

最可贵的是初心,最难得的是坚持。行医30多年来,吴登清坐在轮椅上接诊了30余万人次的患者,为残疾人、军烈属、特困户、五保户等开出免费处方2万余份,减免药费50余万元;在全省倡导并捐款设立首个特教助学基金,已资助150多名品学兼优的残疾学生……医者仁心的吴登清,将诊所视为传递凡人善举的温馨平台,将温暖关爱带给更多人。

“追星就应当追‘美德之星’,我们一定要学习吴医师的精神,用奋斗点亮青春,用奉献关爱社会。”9月,在江苏医药职业学院的开学第一课上,吴登清治病救人、济贫助困、乐于奉献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打动了现场400余名新生。

传承百年古法,厚德精医为民。吴登清先后被评为“爱心江苏 助残之星”“江苏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自强模范”“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第八届江苏省道德模范”……秉持着“一言一行不忘医德准则、一举一动常思患者痛苦”的准则,他用一帖帖精心熬制的膏药,将仁心与温暖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绽放人生最美芳华。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万晨

标签:
责编:徐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