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0月29日,司法部发布第二批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泰州兴化市升级“共享检验室”助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案例入选。
健康食品产业是兴化的一张“金色名片”。该市现有食品生产企业743家,占泰州市食品生产企业半数以上,其中小微食品生产企业619家。2024年以来,兴化在全省率先打造小微食品生产企业“共享检验室”,有效破解检验人员缺失、检验设备缺乏、检验资金缺少等小微食品生产企业出厂检验的“三缺困境”。
今年5月,兴化市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工作专班走访调研发现,部分“共享检验室”存在检验标准不一致、仪器操作不熟练、技术操作不规范等“能力断层”问题,导致检验数据准确性存疑、检验流程衔接低效,企业对此反映强烈。工作专班将此问题交由市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跟进协调处理。
在小微食品生产企业集中、生产品类相似、出厂检验要求相近的区域,探索建设“共享检验室”,对降低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兴化市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立足指导协调职能,会同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企业代表座谈协调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针对性制定“共享检验室”提升方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上线“共享检验室”智慧管理平台,在生产环节进行产品标准值自动比对,实时风险预警,强化产品质量安全源头防控。同时,设立“共享检验室”实训基地和技术服务点,加强与江南大学的技术合作,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能力提升体系。目前,已指导两家“共享检验室”成功申请或获得CMA资质认定与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截至今年8月,全市12家“共享检验室”累计出具检验报告8000余份,及时发现并处置不合格食品74批次,为全市小微食品生产企业节约检验成本1000多万元。
以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提振发展信心,应当把经营主体的“法治需求”变为对执法部门的“法治要求”,用情用力消除“温差”“落差”。司法部认为,该案例的典型意义在于司法行政和市场监管部门坚持问题导向,致力智慧赋能、技术合作与资质提升,切实提升监管服务能力,不仅显著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更筑牢了食品安全源头防线,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实践样本。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董鑫 通讯员 廖海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