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登高日,岁岁又重阳。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3.1亿人,占总人口的22%。当中国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银发浪潮”正悄然涌来。如何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已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这既是温情的牵挂,也是庄重的承诺。老年人幸福不幸福,既关乎千万家庭的冷暖,也关乎国家治理的温度。关心老年人,就是关心我们每一个人;照顾今天的老人,就是保障明天的自己。一个懂得尊重长者、善待晚辈的社会,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保障的完善与治理理念的先进。
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完善政策举措,健全服务体系,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社区养老、医养结合、智慧养老、老年大学、助老志愿服务等新业态不断涌现,让养老变得更有尊严、更有温度、更有活力。从“银龄讲堂”到“邻里守望”,从“银发志愿队”到“智慧助老行动”,每一项政策、每一个项目,都是新时代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生动诠释。
“十四五”以来,全国各地开展了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影响力大的新时代“银龄行动”项目。截至2024年7月底,全国参与“银龄行动”的志愿者总人次已超700万,开展援助项目4000多个。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只是被照料的对象,而是积极社会参与的“银发力量”。他们传承家国情怀,投身乡村振兴、社区治理、文化传承等各个领域,用经验与智慧继续发光发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独特力量。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让孝亲敬老的风尚在社会蔚然成风,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被尊重、被需要、被关怀中安享晚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一个能够让老人安享幸福的社会,才是真正有希望、有温度、有未来的社会。
岁岁重阳,年年情长。让我们以敬老爱老之心,托起幸福晚年之梦;以制度之力、社会之爱、家庭之情,共同绘就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温暖图景。让老年人的幸福,成为这个时代最动人的风景。
(范杰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