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两年,冷清二十年的老街何以成为新晋“网红”?
2025-10-28 21:22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张韦  
1

交汇点讯 在盐商老宅“同福祥盐旗”点上一杯咖啡,边品味边感受中式美学的浪漫;走进“地道广陵”文创店,琳琅满目的非遗饰品展现着本地文化的魅力;步入老许和黑胶市集,旋律流淌中便可度过一个惬意午后……曾经冷清20多年的扬州老城区核心路段广陵路,如今伴随着改造更新重焕生机,不仅成为新的投资热土,更有一批崭新的消费地标相继铺开。两年多时间,20多家餐饮商户、特色概念店、独立品牌工作室相继在此落户,不仅重塑了街区的商业生态,更逐渐成为年轻人休闲消费、社交互动的新选择与情绪栖息地。

位于广陵路的白洋咖啡集合店是“00后”主理人张洋的第二家店铺。这家主打侘寂美学风格,将自然元素与庭院设计相融合,为消费者营造了兼具美学感与舒适度的消费场景。店铺开张一个多月以来,已经被不少游客列入本地“必打卡清单”。除了独特的空间体验以外,店里的产品也备受好评:玄米dirty、香橙伯爵卡布、龙井提拉米苏、抹茶柚子巴斯克等稳居点单榜首,青苹果、黑巧抹茶慕斯等法甜还要提前一天预订。

在张洋看来,现在的广陵路不光是外地游客的打卡地,也是本地人日常休闲的选择,消费氛围早已成气候。谈及选址缘由,他坦言,自己看中的正是这条路的“网红属性”:既保留了老扬州的烟火气,又有着年轻人喜欢的潮流调性,与店铺追求的“慢生活”理念以及注重质感的消费体验高度契合。

而距离白洋不到100米的“等于几”扬州超级市集重构了另一种新消费空间。走进文创瓷器展区,“10元4件”的价签格外醒目,周围挤满了俯身挑选的游客。陶瓷碗、盘、杯等器皿造型简约,单价不过6到8元,实惠得让人想“闭眼入”。来自河北的游客张青提着满手的“战利品”,迫不及待地与记者分享喜悦:“早就在网上被‘种草’了,今天特意来看看,没想到选了这么多,总共才两百出头。带回去送朋友同事,既特别又划算!”

“这个市集整体规划为三层空间,一楼是‘捡瓷市集’,二楼主打穿搭主题,三楼则计划打造为饮茶市集。”广陵文旅集团招商负责人范美思告诉记者,这里的前身是中国工商银行旧址,紧邻改造后的苏北电影院,两处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陵路上颇具人气的“记忆坐标”。基于对场所记忆的尊重,市集在场景营造上复刻了年代氛围,既保留了历史叙事感,也精准切中了年轻人的审美偏好。这样接地气、强互动的消费模式也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市场反馈:今年国庆期间,该市集日均进店达1万人次,营业额超50万元。

为何这条老街能够再次爆火?广陵古城管委会主任杨丛刚给出了答案:这在于精准“拿捏”了当代年轻人的消费偏好:一方面,通过改造更新营造出独特的松弛感与沉浸式氛围,极大满足消费者对“出片”与打卡的需求;另一方面,将文化内容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潮流业态,实现传统与现代自然交融。“再加上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这条老街便跃升为既有文化厚度,又有网红气质的新型城市地标。”

今年10月1日-8日,广陵有盐街区内商户营业额达162万元,NaHill.Tea捺山、白洋、RE调香室日均营业额也稳定在6000元-10000元。“眼下我们街区的店面可以说是‘一位难求’,同一个铺位常常引来多个主理人的‘竞争’。”范美思介绍,现在广陵路的招商已经从单向引入转变为双向奔赴,街区在挑选调性相符的主理人同时,主理人也在选择与自身理念相融的街区。

街区商业活力的持续攀升,为后续的深度开发创造了条件。杨丛刚介绍,当前广陵路正在推进文博新场馆、文化新空间、文旅新业态、文创新产品与文艺新活动的协同发展。随着一批承载城市记忆的旧场景被陆续唤醒,这片土地正为创意创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11月1日,广陵路上有着近500年历史的梅花书院就将对外开放。书院内不仅设立了专题琴筝博物馆,更将围绕文化解读、互动体验、线上研学与直播传播等多个维度展开运营,旨在打造一个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新业态”。“广陵路集聚着不少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比如刘庄、扬州周氏盐商住宅、群艺会馆等,我们的思路是先将其修复活化,让文化流量重新汇聚。”杨丛刚表示,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不同场景的文化特质,引入相匹配的创意内容,帮助主理人们参与创新创业,让街区焕发持续的生命力。

夜晚的广陵路,在灯光的映照下更显生机。沿街店铺里游客依然络绎不绝,欢声笑语与老街韵味交织在一起。这条承载着历史印迹的老街,正通过一个个具体而鲜活的新消费场景,让传统与现代相融,持续书写着古城商业复兴的生动篇章。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韦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标签:
责编:韩然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