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0月27日,今天江苏以多云天气为主,阳光不时在线,气温波动平缓。下午2点,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维持在17—19℃左右,体感格外舒适。不过这样的平稳天气中,气温正悄然酝酿变化,未来几天气温将在波动中小幅回升,最高气温陆续回升至20℃左右,但最低气温依旧处于较低水平,提醒公众需适时调整衣物,做好保暖措施以防感冒。
今年秋天的“转瞬即逝”成为不少江苏网友的共同感受——国庆长假前还穿着短袖感受夏末余温,假期归来就已换上秋裤抵御凉意。这一体验背后,是全国范围内的季节进程变化。据中央气象台统计,9月下旬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明显偏高,东北地区偏暖尤为显著,江苏也在这股偏暖趋势中延续着夏日“尾巴”。然而自10月8日起,多轮冷空气接连影响我国,北方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加速了入冬进程,10月中下旬华北多个城市已陆续宣布正式入冬,这种气候变化也间接影响着江苏的秋日节奏。
在气象学上,根据《气候季节划分》国家标准,连续五日滑动平均气温≤22℃对应的首个日期即为秋季起始日。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入秋时间与秋季长度差异显著:西北和东北地区8月中旬便早早入秋,华南地区要等到10月下旬至11月,而江苏所处的区域,秋季本就介于漫长夏冬之间,时长不及南北部分地区。今年这一特点更为突出,受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冷空气偏弱等因素影响,江苏多地入秋时间明显推迟,其中南京于10月18日入秋,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晚入秋的一年,且今年南京4月29日便已入夏,夏季总长达167天,同样创下历史纪录。
从全国范围看,秋季“缩水”与夏季“拉长”的趋势明显:北京20世纪50年代秋季平均为53天,如今已缩短至42天左右;石家庄今年秋季仅31天,创下当地最短秋季纪录。江苏虽未出现如此极端的秋日缩短情况,但入秋偏晚与气温波动也让公众切实感受到了季节变化的异常。气象部门表示,从北方秋日的日渐“缩水”到南方夏季的不断“续杯”,季节演变正影响着生产生活,气象部门将持续观测与科学评估季节变迁,为公众提供参考依据,助力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具体到本周天气,江苏将迎来两次弱冷空气影响,分别在10月27日及11月1—2日。周内气温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波动态势:前期10月27—28日气温略有下降,中期29—31日明显回升,周末11月1—2日受冷空气影响,全省大部分地区气温将下降3~6℃,同时风力增大,陆上可达4~6级,江河湖库及近海海面可达6~8级。降水方面,10月30—31日受高空槽和低层切变影响,沿淮淮北及沿江苏南地区有小雨,其余时段全省以晴好天气为主。
未来三天具体天气预报如下:10月27日20时至10月28日20时,全省多云到晴。最高温度:全省18~19℃;最低温度:本省东南部地区10~11℃,沿江和苏南西部地区8℃左右,其他地区6~7℃。全省偏东风4级左右。10月28日20时至10月29日20时,全省多云到晴。最高温度:淮北地区20℃左右,其他地区21~22℃;最低温度:淮北地区8℃左右,苏南地区11℃左右,其他地区9~10℃。全省偏东风4-5级阵风6级。10月29日20时至10月30日20时,苏南地区多云转阴有小雨,其他地区多云。最高温度:本省西南部地区19℃左右,其他地区21~22℃;最低温度:淮北北部地区13℃左右,苏南地区16℃左右,其他地区14~15℃。全省偏东风4级左右。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