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学校的4个项目参与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总决赛,全部斩获金奖,金牌总数位居全国职业院校职教赛道榜首,创下在该项赛事中的历史最佳成绩!”10月下旬,扬州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马顺圣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所刚刚升级的职业本科院校,背后有怎样的“夺金”密码?记者采访了其中2个团队。
从微处出发,有关爱有力量。“现在,我们不仅有老年志愿者,还有一群有爱的护工们!我们的养老服务机构已经帮助了3万多名爷爷奶奶们,提高生活质量。”“银路同行——智慧居家享老领跑者”团队成员顾婷婷说道。今年6月,她刚从扬职大毕业,全职成为在校期间就已经运营的一家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
顾婷婷告诉记者,几年前,自己的爷爷因病瘫痪在床,需要专业的照顾。当时她就想到,还有更多的老人也需要更加专业的照顾且又不愿离开熟悉的家,有什么办法能帮助他们呢?
来到扬职大之后,顾婷婷的想法得以实施,在老师的帮助下,她和同学一起,着手打造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当得知江苏省的“长护险”政策能够对参加社会保险的身体严重失能人员给予各项支持,顾婷婷和团队成员们更加大胆地放手去做。
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团队创新打造了“医养结合+身心共护”原居享老模式,首创“失能等级-服务成本-并发症风险”动态评估模型,从心理健康、老年人规划、康复护理等方面创新实施“八师联护”机制,为失能老人和活力老人打造不同的服务套餐。“前段时间,我们收到好消息,社区内一位因中风导致半身不遂瘫痪在床的李爷爷已经可以短暂地坐在床上了。之前我们上门根据他的情况为他评估,并邀请了一位专业护师前来为李爷爷进行康复理疗。”顾婷婷说,“常有人问,‘00后’怎么会照顾人,但请相信,我们更专业!”
在他们的指导老师蔡娟看来:“政策有温度,创新有力度,老人的幸福才有刻度。我们希望让学生体验到商业向善的力量,再用持续支持让这份力量走得更远,惠及更多长者。”
有温度的研究与课题探究者还有“净界”团队。团队负责人、扬职大的同学胡欣瑜刚来扬州上学时,第一站就在老师的带领下和大家一起到瘦西湖游玩。当老师提出“大家希不希望让人工湖的水质更好”的问题时,胡欣瑜记在了心里。
很快,她和志同道合的几位同学成立“净界”团队,在校内外导师的悉心指导下,针对我国人工湖治理成本高、效率低的行业痛点,历经数百次配比试验、50余次方案重构,最终突破传统生态球技术局限。
胡欣瑜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秘密武器”,一颗直径大约在8厘米的小球。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会在规定时间内自动降解,失效后不需要人工打捞。每1立方水体大概需要放置2到3颗小球就可以起到净化作用。“人工湖在校园里、在城市中,在人们的身边,我们有责任让周边的自然环境更美好。”胡欣瑜说。
获得佳绩背后,是学校系统性的创新培育体系。学校已成立“双创学院”,产教协同也让同学们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从学生入校开始,我们就引导学生们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马顺圣表示,针对这些获奖的项目,即使学生即将毕业或已经毕业,学校也将进一步扶持,提供资金或对接职业经理人,帮助成果找到“好婆家”。
扬州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马顺圣表示,未来,学校将立足职业本科定位,推动“教学、科研、大赛”深度融合,增设“创业实战进阶”课程,深化“环学校创新经济圈”建设,并与顶尖职本院校组建备赛联盟,实现“参赛即成长、获奖即发展、落地即效益”,为培养大国工匠、服务地方经济持续贡献“扬职大力量”。针对职业本科层次的能力进阶,学校将进一步增设“创业实战进阶”“技术商业化”等特色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技术转化、团队管理与资本运作能力,让项目在技术壁垒、商业逻辑上达到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高层次、复合型”要求。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叶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