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江苏文库|1177年,一个苏州人的“长江万里图”
2025-10-23 16:26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于锋  
1

南宋淳熙四年(1177年),在四川当官的苏州人范成大被宋孝宗征召回朝。他从成都出发,在戎州(今四川宜宾)踏上长江水路,前后四个多月时间,行程近万里,最终抵达故乡苏州。这一路虽然舟车劳顿,范成大还是坚持写日记,记录途中所见所闻,后汇集为《吴船录》。

范成大

在“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推出的《江苏文库·文献编》中,收录了这部古代著名长江游记。范成大的《吴船录》与稍早成书的陆游《入蜀记》一起,共同“绘制”了文字版的南宋“长江万里图”。

苏州石湖 视觉中国 供图

今天的苏州城区南部,坐落着风景秀丽的石湖。“石湖串月”是苏州每年中秋节的著名民俗景观。石湖也是范成大晚年隐居之地。他的号正是“石湖居士”,其诗集也叫《石湖居士诗集》。范成大是从苏州走出的重臣,当过礼部尚书、建康知府,曾出使金国,写下使金日记《揽辔录》;他也是诗坛名宿,与尤袤、杨万里、陆游并称“中兴四大诗人”。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尤其是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绝句六十首,诗风温婉秀润,乡土气息浓厚,乃古代田园诗之集大成者;范成大也擅长文赋,写有《吴船录》《桂海虞衡志》《骖鸾录》等游记,此外还有《菊谱》《梅谱》《吴郡志》等诸多著作。《江苏文库·研究编》中已出版《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范成大》。

南宋画家笔下的长江

淳熙四年五月廿九日,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离开成都,他先到都江堰、青城山,再沿着长江重要支流岷江水道,经眉州、嘉州(乐山)、泸州,在戎州(宜宾)进入长江。此后,范成大经过了恭州(重庆)、涪州(涪陵)、夔州(奉节)、江陵(荆州)、鄂州(武汉)、黄州(黄冈)、江州(九江)、池州、建康(南京)等长江城市,在镇江转入大运河,经常州最终到达苏州盘门。

顺江而下,长江美景被范成大尽收眼底,述诸笔端。

长江三峡风光 视觉中国 供图

他写三峡之险,仅仅文字就使人感到紧张惊险,“十五里至瞿唐口,水平如席,独滟滪之顶犹涡纹瀺灂,舟拂其上以过,摇橹者汗手死心,皆面无人色。 盖天下至险之地,行路极危之时,旁观皆神惊”;“(瞿唐)峡中两岸高崖峻壁,斧凿之痕皴皴然,而黑石滩最号险恶。两山束江骤起,水势不及平,两边高而中洼下,状如茶碾之槽,舟楫易以倾侧,谓之茶槽齐,万万不可行”。

三峡之美也是举世无双的,范成大的描绘充满画面感,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巫峡)峡间陡暗如昏暮,举头仅有天数尺耳。两壁皆是奇山,其可拟十二峰者甚多,烟云映发,当接不暇”;“巫峡山最嘉处,不问阴晴,常多云气,映带飘拂,不可绘画”。

吴船录

长江穿过三峡,进入江汉平原,又是一幅不同的景象。在江陵(荆州),范成大遇到在当地做官的辛弃疾,两人共同探访了城外的“息壤”,相传这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遗迹,“畚锸所及,辄复如故,又能致雷雨”。“息壤”被开挖后能迅速恢复,还能够招致雷雨,两位见多识广的诗人都感到无比惊奇。

到了鄂州(武汉武昌),范成大遇到此行中第一个繁华城市,“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闬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文中的“南市”在今天的武昌城外,因为长江水路交通的便利,以及南宋对金作战驻防的需要,鄂州成为当时长江沿线重要的交通和商业中心。

黄鹤楼 视觉中国 供图

此时正值中秋,范成大和朋友在鄂州黄鹤山上的“南楼”聚会宴饮。这“南楼”就是人们熟知的黄鹤楼。“轮奂高寒,甲于湖外。下临南市,邑屋鳞差。岷江(指长江)自西南斜抱郡城东下,天无纤云,月色奇甚。江面如练,空水吞吐”,一幅长江月夜图跃然纸上。

船过安徽,进入江苏境内,范成大抵达南宋仅次于临安的重要都市——建康(南京)。建康府留守刘珙陪同他游览赏心亭、伏龟楼、清溪阁等名胜。范成大尤其喜欢伏龟楼,他写道,南京城除了临江一面,其他三面都是山,但只有登上伏龟楼,才能看到刘禹锡所言的“山围故国周遭在”之景象。伏龟楼始建于南唐,曾湮没多年,2000年左右被重新发现,旧址在今南京城南江宁路一带。

《吴船录》中对都江堰有详细描述 视觉中国 供图

在《吴船录》中,范成大还描绘了长江沿岸的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东坡赤壁、庐山、小孤山、九华山等名胜古迹和水利工程,记录了沿线的气候、地貌、动植物分布、民风民俗等各方面情况。他甚至关注到川东鄂西一带水质恶劣,“人喜生瘿,妇人尤多”,“婢子辈汲江而饮,数日后发热,一再宿项领肿起”。这其实是一种甲状腺肥肿症,民间俗称“大粗脖病”,通常由于缺碘引起,从中亦可窥见当时长江沿线山区百姓生活之疾苦。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标签:
责编: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