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0月21日至22日,“科技特派员睢宁农业科技服务行”活动顺利开展。该活动由江苏省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长三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及中共江苏省委驻睢宁县乡村振兴工作队联合主办,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睢宁县科学技术局、睢宁县农业农村局协办,汇聚了来自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单位的8位专家,他们深入睢宁县多个乡镇的田间地头,针对当地梨、薄壳山核桃、桑蚕等主导产业的技术瓶颈,开展了精准、务实、高效的科技服务。
睢宁县是江苏省重要的优质梨产区,也是薄壳山核桃和桑蚕产业的重要发展区域。不过,在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品种老化、水肥管理粗放、病虫害防治压力大、机械化程度不高、林下经济模式单一等问题逐渐凸显,制约了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为解决这些迫切需求,本次科技服务活动提前进行了周密策划,组织方深入调研,详细梳理了睢宁县梨、薄壳山核桃、桑蚕三大产业在不同乡镇、不同基地的具体技术难题,形成了详尽的技术需求清单,确保专家服务能“对症下药”。
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专家团分成三个小组,马不停蹄地奔赴睢宁县睢城、王集、姚集、魏集、沙集、古邳、桃园等七个乡镇的生产果园、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区。其中,梨组由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养分管理岗位专家、南京农业大学董彩霞教授,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果实病害防控岗位专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与保护研究所赵延存研究员,以及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徐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王中华副研究员组成。他们从各自专业角度梳理问题,耐心解答农户疑问,将先进适用的栽培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把手传授给当地技术人员和果农。在王集镇苏塘社区梨园,专家们仔细了解梨树长势、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果园土壤状况,与果农深入交流平时用肥、用药情况,并针对当前果园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实施方案;在王集镇睢宁梨产业示范园,专家们重点关注秋季基肥高效施用、标准化棚架管理、水肥一体化及机械化割草等技术的落地;在姚集镇优质梨生产基地,重点探讨了树形改造、标准果园管理和省力化地面管理等问题,确保果园改造提升取得实效。王中华表示,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自运行以来,在首席科学家张绍铃院士的带领下,面向未来梨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出新品种、新模式和新技术,会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求“量身定制”专家团队和科技服务方案,而睢宁是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徐州综合试验站的主要示范县之一,这次活动是体系与科技特派员活动的结合,旨在摸清生产问题,共同推进产业技术在示范县落地生根,确保技术成果最终成为百姓的“致富果”。
薄壳山核桃组的专家们在古邳镇的万亩薄壳山核桃产业示范园,围绕江苏国林润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提出的果实采收处理、秋季施肥、林下经济、秋冬季清园与修剪及土壤改良等五大核心需求展开深入对接,南京农业大学王长林副教授、南京林业大学巨云为副教授、江苏省农科院果树所朱海军副研究员针对相关技术需求分别给出解决方案和建议指导。在沙集镇,专家们走访了镇属农业公司和贾耀远家庭农场,针对当地存在的品种杂乱、管理粗放、产量品质不高等问题,现场提出品种更新优化、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方案,同时在科学施肥、树形改造等方面也提供了具体建议;在徐州丰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家们还就林下经济、滴灌技术、土壤改良及梨木栓病防治等综合性技术需求进行了现场指导。
桑蚕产业组则聚焦桃园镇的蚕桑产业,桃园镇是睢宁县重要的蚕桑种养基地,目前保有桑园4000余亩,蚕桑产业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平均带动农户收入增长35%。但近年来,该产业面临两大挑战,一是从业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后继乏人,二是周边农田用药导致家蚕农药中毒现象频发,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蚕农的生产信心。好在桃园镇在省帮促工作队的支持下,已积极推进饲料养蚕项目并形成一定规模。江苏科技大学蚕业研究所晁楠副教授、李刚副研究员在实地查看及走访交流基础上,重点围绕两大关键环节给出建议:一是加强蚕房的消毒与病害防控,选择适用饲料厂房的消毒药剂,建立规范的卫生管理制度;二是针对人工饲料的特点,科学选用适应性强的蚕品种,确保一年多批次养蚕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此次活动成效显著,也搭建起了长效合作桥梁。睢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果树站站长张岩表示,睢宁县是省内重要的优质果品生产基地,一直以来,睢宁果业坚定实施招才引智、科技兴业发展战略,积极与南京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专家团队紧密对接,寻求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持续提高睢宁果业发展的科技“含金量”,而本次科技特派员活动中,果树专家齐聚睢宁,精准把脉睢宁果业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睢宁果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科技动力。睢宁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毛海艳也表示,此次科技服务从品种更新、土壤管理、科学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及林下经济等多方面为老梨园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将对睢宁梨产业提档升级、农民增收与乡村振兴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一位参与活动的王集镇梨农感慨道:“专家讲得很清楚,告诉我们这个时候该怎么施肥,用什么机械除草效率高,这些都是我们最需要的,希望这样的活动能经常办。”江苏国林润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则认为,专家带来的林下经济模式和土壤改良技术,对于降低前期经营成本、实现“以短养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不仅现场解决了一批技术难题,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专家与地方产业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之间的长效联系机制。后续,专家团队将通过线上咨询、定期回访、联合技术攻关等方式,持续为睢宁县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