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0月22日上午,“东进苏南第一站——新四军历史研学基地”暨南京大学中共党史资料馆分馆开馆仪式在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该基地是江苏省首个设立于高职院校的新四军文化实践育人平台。


南京的高淳区是新四军东进苏南的第一站。1938年6月,新四军第一支队在陈毅率领下实施东进抗日战略行动,由皖南地区挺进至高淳,司令部设于吴家祠堂(现南京市高淳区淳溪街道中山大街93号)。当年8月,为建立茅山抗日根据地与皖南新四军军部之间的战略通道,新四军第一支队政治部在高淳城内设立了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南京市高淳区)。



“2021年,学校迁址至南京市高淳区,通过学习和实地走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在高淳这片红色热土上发生的革命故事。”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周庆礼表示,为进一步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区域发展中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探索“红色育人”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学校倾力打造“东进苏南第一站——新四军历史研学基地”。

该研学基地以新四军东进苏南为主线,深度聚焦与新四军“东进苏南”战略及高淳密切相关的特定历史事件与地理节点,系统梳理并展示了新四军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奋斗历程。展陈内容涵盖新四军的组建与东进战略实施、在高淳和溧水地区建立的早期党政军机构等,重点呈现了溧高战役、东坝战役等重要历史事件。

同时,作为南京大学中共党史资料馆的分馆,该研学基地依托南京大学丰富的党史资料资源,获得了大量扎实的史料支持。展出了资料馆提供的三百余件新四军战士的珍贵手稿、日记及学习笔记等原始资料,为观展师生清晰还原历史细节,帮助他们更加真切地感受新四军战士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

南京大学中共党史资料馆馆长曹大臣见证了研学基地从构想到建设再到开馆的全过程,他表示,该馆进一步扩大了南京大学党史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展示空间,让党的历史以更鲜活的形式融入新时代高职教育,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未来将共同推动馆藏史料的活化和利用,发挥好基地实践育人功能。

“进入场馆,一抬头我就看到了《新四军军歌》的歌词‘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让人热血沸腾!特别是在校园里就能看到革命先辈们的日记本、泛黄的黑白老照片,历史变得可感可知,原来英雄离我们这么近!”首批进入研学基地参观的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李梦馨说道,“我已经报名成为基地的讲解员,今后,我要把新四军在这里东进苏南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玥介绍,不同于传统历史陈列馆,研学基地的核心功能是服务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着重探索“抗战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契合点,旨在为职业教育注入强大的红色动力。
未来,研学基地将持续开展“新四军文化校园”系列活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开发主题研学课程,推动红色文化走进校园,让历史书本“活”起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交汇点新闻薪火频道也将继续和研学基地携手,共同挖掘利用新四军革命历史资源,助力校园爱国主义教育建设,让红色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光彩。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常浩如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东进苏南第一站——新四军历史研学基地” 开馆并展出珍贵的原始资料,将有利于同学们身临其境更好地了解江苏作为华中敌后抗战主战场的那段红色历史。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推动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有机融合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探索。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叶真
摄影 潘浩东 摄像 曹宇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