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你好,我是苏晓光,援疆儿科医生!”一声温和而坚定的问候,从舞台传来,像一粒种子,轻轻落进观众心里。10月18日晚,2025紫金文化艺术节会演剧目——现代淮剧《小白杨》在江苏大剧院温情上演,它讲述了一位援疆医生的人生选择,一个在扎根边疆的动人故事。剧中那份跨越山河的真挚情感,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淮剧《小白杨》由江苏省淮剧团、伊犁州歌舞剧院、察布查尔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联合出品,是苏伊两地文艺工作者倾心打造的匠心之作。该剧以援疆医生苏晓光援疆为主线,讲述了她在一次次选择中坚定信念,将满腔热忱奉献给边疆医疗事业的感人经历。
在艺术呈现上,《小白杨》大胆突破,在保留淮剧传统唱腔和表演特色的基础上,巧妙融入了新疆的民族风情。主创团队曾经多次赴伊犁采风,收集了大量第一手创作素材。舞台上,优美的淮剧唱腔与锡伯族传统民间舞蹈“贝伦舞”交相辉映,让这部作品既保持了淮剧的传统韵味,又洋溢着浓郁的边疆风情。
舞台上,“梅花奖”“白玉兰奖”双料得主陈澄饰演“苏晓光”,她以精湛的演技和深情的表达,生动刻画了一位纯粹、阳光、温暖且坚韧的援疆医生形象。为了演活这位儿科医生,陈澄扎根医院儿科病房,每天跟着医生查房,记录他们与患儿交流时的每个细节,力图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医生形象。
在淮剧《小白杨》排练期间,陈澄经历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她的父亲陈德林病重到离世,但她始终坚守在排练场,未曾缺席过一天。“父亲从小到大一直告诫我们,戏比天大,一定要坚守在舞台上。即便他病重时,也再三叮嘱我:不要因为自己的病情影响排练,因为剧组有100多号人等着你。”
排练场上,陈澄是无私奉献的苏晓光。排练场下,眼泪才敢悄无声息地滑落。“苏晓光的精神也在激励着我,让我深刻理解她面对困境时的坚韧,理解她在边疆坚守的孤独与伟大。”盛夏的排练厅里,汗水一遍又一遍地浸透了衣衫,但陈澄却觉得这是一种淬炼,“不仅在艺术上‘涨功’,在精神上也收获了成长”
父亲去世的晚上,为了不影响陈澄演出,家人依旧选择了沉默。戏散场后,她才从戏迷的留言中得知了噩耗。那一天,陈澄泪流满面,人在盐城的她,朝着泰州的方向,长跪不起,磕了三个头。而令人动容的是,第二天,她将无尽的哀思深藏心底,依然准时出现在演出现场,以最专业的态度亮相舞台。
“我们是一个艺术世家,那种对艺术的爱早已融入了血液。”陈澄说。父亲的离去,让她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传承、什么是坚守。
戏已落幕,但小白杨的精神仍在生长。“苏晓光不仅是我饰演的角色,她代表着所有选择边疆、建设边疆的人。他们像小白杨一样,在辽阔天地间默默生长,用平凡的生命书写不平凡的华章。”陈澄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慧
视频拍摄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