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如何成为传播品牌的“破圈密码”?
2025-10-18 11:26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杨民仆  
1

10月16日至18日,第113届全国糖酒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除了琳琅满目的糖酒食品展品引发关注外,参展企业甘汁园以微电影形式推广产品的创新举措格外吸睛。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随着营销理念迭代,微电影已成为多家企业及单位传递品牌价值、拓展传播维度的重要载体,凭借强大的叙事能力和感染力,让品牌形象更加鲜活立体地植入消费者心中。

微电影《甘甜人生》讲述二人因“糖”结缘的故事。

甘汁园微电影《甘甜人生》围绕“糖”展开双线叙事,串联起个人理想与产业责任,故事温暖且富有力量。广西蔗区出身的糖尿病科医生小峰,为老人讲课时遇“糖王”之女小满,二人因“糖”结缘。小峰盼家乡蔗农致富,遂与小满共研食糖新品、科普科学食糖知识。婚礼上,“糖王”赠“黄金砂糖”,寄愿新人生活甜、产业续辉煌。

甘汁园总经理蔡智全表示,影片通过“医生 + 糖业后代”的人物设定,巧妙平衡了“科学食糖”的专业认知与“产业情怀”的情感温度,让观众既能了解健康食糖知识,也能感受到背后的人文关怀。“故事中‘黄金砂糖’的礼物设定令人印象深刻,既呼应了‘甘甜人生’的主题,也让企业传递的‘传承与创新’理念更具感染力。”一名观众看过后连连点赞,表示比传统广告更易引发情感共鸣。

微电影也成为展现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的重要窗口。

清晨的露水沾湿黛瓦,傍晚的炊烟萦绕廊下,烟火气与书卷气在庭院里交融……今年8月,由扬州市文联精心打磨的微电影《向园而生》正式发布,以年轻人将私家庭院改造成民宿的创业故事为引线,把散落在古城街巷的私家庭院与古典园林串联成篇,将扬州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向园而生》以创业故事为引线展现扬州庭院、园林等。

记者从扬州市文联了解到,本片以扬州古城保护与城市更新为背景,选取真实私家庭院作为取景地,将扬州的古城、古景、古建筑充分展现出来,用烟火气与风雅并存的生活场景进一步展示庭院艺术在当下的发展状况,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影片里非遗的“潮玩打开方式”。扬州漆器的流光溢彩、清曲小调的婉转悠扬、淮扬美食的精致讲究,这些沉淀千年的文化瑰宝,通过年轻主角的视角焕发新生,让传统工艺在网络上圈粉无数。

“扬州发展园林民宿,本质上是一场‘以文化为空间媒介、以人为核心’的城市更新实验。它不仅为文旅产业注入新动能、为青年创业提供新场景,更通过激活传统空间的现代价值,让扬州园林从‘历史的标本’变为‘生活的诗学’,让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保留‘文化根脉’与‘烟火温度’。”扬州晚报“大家说”专栏作者戴求称,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互融共生,正是古城扬州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微电影《东台西溪 缘来是你》根植于东台西溪‘七仙女与董永’的经典传说,进行了创新性改编,向观众展现东台西溪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爱情魅力。”盐城东台西溪景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22年上线以来,浏览量超170万。

《东台西溪 缘来是你》展现东台西溪以爱情为核心IP的特色。

相传七仙女与董永天人永别后,因深情感动上苍,获许在东台西溪设立仙缘阁,为世间有情人牵线搭桥,待渡满一千对圆满姻缘,便可与董永重逢。一位性格略带胆小的青年,在与一见钟情的女孩遗憾错过后,意外踏入仙缘阁,由此开启了一段艰难曲折却充满惊喜的奇幻寻爱之旅……此微电影是如何创作出来的?该片主创人员、南京遇见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晨介绍,此次创作的核心命题源自东台西溪景区的核心需求——让观众深切感受景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大爱”内核。为精准触达受众,团队首先开展了人群画像分析,发现单身群体占比显著,其中80后单身比例达40%,90后、95后单身比例更是超过80%。而东台西溪作为以爱情为核心IP的古镇,“七仙女与董永”的传说早已为其奠定深厚的爱情文化根基。基于此,团队明确了“让有缘聚于此的人找到心中所爱,让相爱之人甜蜜更甚”的创作核心,力求实现文化传播与情感共鸣的双重效果。

“微电影如何成为传播品牌的‘破圈密码’?我们认为就是要讲好一个故事。”王晨表示,为打破传统文化传播的年龄壁垒,团队选择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穿越题材为表现形式,融入轻喜元素,将经典传说与现代情感需求相结合。通过主人公的寻爱历程,自然植入东台西溪的文化符号与地域特色,既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也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的旅游吸引力,激发观众的实地探访欲望。


据了解,此次微电影上线是东台西溪景区探索“文化+影视+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景区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让更多人了解东台西溪的爱情文化与历史底蕴,走进亲身体验这座爱情古镇的独特魅力。

在其他不同行业,微电影同样成为传递行业价值、讲述行业故事的重要工具。

由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药企——康缘药业推出的微电影《桂枝不语 茯苓如她》以真实人物事件为原型,讲述了女主角李博从小受母亲病痛影响,立志投身中药研究,并最终带领团队攻克难关,推动“桂枝茯苓胶囊”现代化、标准化,开展FDA认证走向世界的动人故事;宿迁宿豫区纪委监委推出微电影《人生如梦》,讲述管理人员如何保持清醒头脑、把握底线的故事。

近年来,在文化传播、商业营销等领域,微短剧与微电影均占据一席之地,那么二者有何不同?南京南山光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导演曹楠表示,微电影与微短剧的差异根植于叙事逻辑与传播目标的不同,这种差异贯穿制作、内容到效果的全链条。

微电影是浓缩的“情感化品牌名片”,核心定位是通过完整故事传递品牌理念与价值观,通常拥有5—30分钟的时长,足以支撑起包含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闭环叙事。制作更接近传统影视标准,注重用专业化的镜头语言与情感铺垫引发观众共鸣。这种模式适合在品牌发布会、长视频平台等场景传播,虽难有现象级流量爆发,但侧重长期品牌形象建设,能通过情感连接实现更持久的记忆留存,尤其适合传递企业公益理念、创始人故事等深度内容。

微短剧则是以1—5分钟的超短时长、强冲突剧情实现快速破圈。它遵循“3秒吸引力+15秒留人点”的叙事逻辑,每3—5分钟设置一个情绪爆点。因此,微短剧是话题传播的“流量发动机”,能快速制造社会讨论度,又能直接转化商业价值。这种特性让它成为新产品推广、促销活动宣传的优选,尤其能精准触达注意力窗口缩短至8秒的Z世代用户群。

“总之,微电影以‘情’立牌,用深度叙事构建品牌情感护城河;微短剧以‘快’破局,用高效冲突实现品牌快速曝光,二者分别适配企业长期形象塑造与短期流量转化的不同需求。”曹楠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标签:
责编:许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