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汇点讯 10月13日至14日,全球妇女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期间,一座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苏园”惊艳亮相,成为全场焦点。这座园林由苏州园林建筑团队运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匠心打造,融合千年苏式园林艺术与现代建筑技术,获各国与会嘉宾一致好评,成为向世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名片”。

“苏园”坐落于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三层峰会厅与宴会厅之间,以“山水林园,大美中国”为设计核心理念,构建出“一卷三景”的独特格局,即以碧水为魂,以奇石为骨、林木为脉,勾勒出可行、可望、可游的山水长卷,并通过“有凤来仪”“高山流水”“国色天香”三大主题场景有机串联。峰会期间,宾客行走其间,亲切互动,感受“步移景异、意蕴深远”的苏式园林意境,仿佛置身江南一隅。

此次“苏园”打造由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薛林根及其子薛东领衔,集结木作、水作、假山作、匾对作等香山帮“八大作”匠师及传承人,从木构榫卯、砖细泥塑到假山叠水、花街铺地,历时两年,全部以传统工艺手工打造。

苏州太湖古建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薛东介绍,在设计过程中,团队深度融合苏州名园精华,六角亭原型取自网师园“风到月来亭”,还借鉴拙政园芙蓉榭、小飞虹及耦园月洞门等元素,一砖一瓦均在苏州制作完成后运京组装,原汁原味呈现苏式园林神韵。

“作为屋顶室内花园项目,‘苏园’的建设面临多重挑战。”薛东坦言,为了解决结构荷载、防水排水、植物存活等问题,团队通过3D建模、VR等技术反复试验调整,采用轻质种植土、架空铺装、多层防水系统及智能根灌与温控设备,成功攻克技术难题,实现传统园林营造技艺的一次重大突破,在现代手段加持下,确保了“一草一木”在特殊环境下仍能彰显传统雅致。

值得关注的是,“苏园”还是一座浓缩的“非遗博物馆”。铺地采用经选泥、阴干、焙烧等十余道工序制成的古法御窑金砖,石桥、栏杆等地雕由金山石雕传承人手工雕琢,室内陈设明式红木家具由非遗传承人精心打造,宫灯灯罩则以苏绣工艺制作……多项非遗工艺集中绽放,让传统之美触手可及。

“不仅是造园,更是传承。”今年73岁的薛林根感慨道。1979年,他和父亲薛福鑫共同参与建造了中国第一座“海外园林”——明轩,如今“苏园”在全球妇女峰会这一重磅国际场合精彩亮相,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成功对话,向世界充分展现了中国建筑的智慧与美学力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盛峥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