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军万马过大桥:“电动车大军”渡江记
2025-10-15 14:13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吴俊  
1

10月14日7时,天空飘着小雨,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在南京长江大桥北引桥看到,由北往南的非机动车已经排成长龙,交警正根据车流量控制路口非机动车的放行量。

在骑电动自行车出行的大军中,有送孩子上学的家长、有住在江北的上班族、有租住在江北的务工者......引桥非机动车车道最多并行3辆电动自行车,骑行者都缓慢向前挪动,而在上大桥后,仅够一辆车行驶通过。早高峰加上天气原因,一辆电动车过江约需20分钟。

高峰期间约有2.25万人通过骑行过江

住在江北的摄影爱好者袁先生告诉记者,工作日一般早高峰从6点45分持续到9点左右。春秋季节天气晴好时,选择骑电动车出行的市民最多。他曾拍摄并进行了大致测算,1小时南京长江大桥竟有1万辆电动自行车通行。按照这个数据估算,高峰期间大约有2.25万人通过骑行过江。这么庞大的车流,通行在狭窄的非机动车通道,一旦遇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拥堵就会明显加剧。

2025年10月14日,排队过桥的“电动车大军”。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俊 摄

在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之初,就预留了行人与非机动车通道,步行观光或骑车过桥成为国人深刻的城市记忆。而轮渡也是市民骑车过江的又一选择。当年,在下关与浦口的码头上,总能看到这样的景象:浩浩荡荡的非机动车在码头等候,随着闸门开启,人们纷纷推着、骑着车涌上甲板。而轮渡过江耗时漫长,算上等船、航行和上下码头的时间,需要半小时左右。而轮渡还经常因大雾、大风等天气原因停航,也让赶时间的上班族望而却步。

2016年10月29日,随着10月28日长江大桥全封闭维修,长江轮渡成为过江非机动车出行唯一选择。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万程鹏 摄

据记者观察,为了保证通行效率,后续新建的跨江通道均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而选择电动自行车过江的市民,大多是快递员、送货员等。他们大多对通行工具和通行速度有较高要求,所以宁可绕很远的路也要骑车过江。而拥堵成了“电动车大军”每天绕不开的难题。

2025年10月14日,居民骑着电动车排队过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俊 摄

多条过江通道缓解过江难

截至2024年底,南京已建成过江通道13处。其中公路(道路)桥梁隧道9处,分别是南京长江大桥、南京八卦洲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南京栖霞山长江大桥、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上坝夹江大桥、南京燕子矶长江隧道、南京应天大街长江隧道、南京定淮门长江隧道。上坝夹江大桥和南京燕子矶长江隧道是一个组合,共同组成了和燕路过江通道,为机动车过江提供了诸多线路选择。

除了这些公路过江通道外,还有地铁3号线、10号线、S3号线三条过江地铁线路,加上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共4条轨道交通过江通道。乘客乘坐地铁线路,仅需五六分钟即可过江。而正在建设的过江通道还有南京新生圩长江大桥(原南京仙新路长江大桥)、南京建宁西路长江隧道、地铁4号线二期,这些都为江北居民提供更多公共交通的便利。

据悉,现有过江通道中,上坝夹江大桥和应天大街隧道夹江大桥设有专门的行人和非机动车道。上坝夹江大桥人非系统全长约4.4公里,人非车道宽4米。这是江北新区与八卦洲之间的首条人非通道,从江北新区骑自行车到八卦洲只要15分钟,比过去乘坐轮渡再换乘节省至少45分钟。

2024年6月25日,南京上坝夹江大桥进行养护作业交通事故应急处置演练。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俨 摄

尽管如此,如今能横跨整个长江的,仅有南京长江大桥允许行人和非机动车上桥通行。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现实:非机动车过江的选择呈现出“分布不均”和“路径依赖”的特点。市民需要根据自己在江南江北的起点和终点,精心规划路线。而居住在桥北的不少市民,还是选择骑电动车这种更快捷、便利的方式过江。

非机动车过江通道为啥难修

每每提及过江通道,总有网友问:“为什么没有非机动车和行人过江通道?”这就要从过江通道的结构特点来说了。在建设过江桥梁时,要综合考虑桥下通航净空、排水等因素,会设置较陡较长的纵坡以满足桥下通航要求,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行难度较大。

此外,跨江桥梁都属于特大型桥梁,桥面设置的都是大型伸缩缝,会有较大的缝隙,机动车能安全通过,但非机动车很容易卡住车轮,存在安全隐患。既然跨江大桥的人非系统有难度,那过江隧道可以走非机动车吗?其实,过江隧道因其要埋在江底的岩石下,纵坡会更大更长,更不利于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行。

以2022年建成通车的燕子矶长江隧道为例,这是南京建成的第9条道路过江通道,也是国内一次性穿越地层最多、最复杂的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盾构隧道全长2965米,最大埋深77.3米,这样的长度和坡度,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是相当困难的。

2022年12月28日,由中铁四局承建的南京和燕路隧道主线工程建成通车。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赵亚玲 摄

令人高兴的是,从南京河西到江心洲的第3条公路过江通道就要来了。江心洲独立过江通道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开工。这一过江通道不仅设计有机动车道,也设计了行人与自行车道,这意味着,未来市民可以通过步行或骑车抵达江心洲。希望未来能构建更多、更完善的绿色过江体系,覆盖更多江北居民的出行需求。

你怎么看南京的非机动车过江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建议!

策划:田梅

责编:涂珂

采访: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俊  综合南京发布

整合:胡楠

剪辑:曹凯琪

标签:
责编:胡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