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新修订的《住宅加装电梯实施办法》于不久前正式实施,将过去住宅加装电梯“产生不利影响须协商一致”,调整为“依法给予适当补偿”。这一政策转向,不仅打破了老旧小区装梯的协商僵局,也为民生工程推进提供了参考样本。
“协商一致”曾是老旧小区加装梯的“隐形门槛”。在这一原则下,即便多数业主迫切需要电梯,只要少数乃至个别低层业主以采光、通行受影响为由“一票否决”,整栋楼的加梯计划便会搁浅。这种规则看似保护全体居民权益,但也造成“一户拦全栋”的治理困境。盐城市的政策调整,精准回应了现实痛点,让多数业主的合法诉求不再被个别异议“绑架”,回归了物权治理的法治本源。
电梯一头连着高层住户的“出行便利”,一头系着低层业主的“权益保障”。将解决路径从“非同意即否决”的二元对抗,转向“如何补偿”的柔性协调,蕴含着治理智慧。高层业主的“上下楼自由”与低层业主的“居住不受侵扰权”并非不可调和,通过专业设计尽量减少不利影响、以经济补偿弥补实际损失,既能破解僵局,更能体现民生温度,彰显了城市治理的精细化进步。当政策既能保障高层业主的出行便利,又能通过补偿维护低层业主的合法权益,民生工程便真正实现了“民心所向”。这种以利益平衡为核心的治理智慧,正是破解基层民生难题、构建和谐社区的关键所在。
随着老年人口增多,老龄化带来的民生挑战远不止老人出行难,就医照料难、孤独无助难、经济焦虑难等难题也时常困扰着老年人。有关部门当以“电梯思维”为范本,聚焦老人真实需求,建立精准利益协调机制,在政策中嵌入公平补偿条款,把政策精准滴灌到民生痛点上,系统性破解老人在健康医疗、经济保障、精神慰藉等领域的难题,让老年人在健康、经济、精神等各方面都能获得安全感与幸福感,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孟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