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当前,长三角一个个谋发展的行动举措渐次落地。推动长三角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研讨会举办,长三角重磅行动方案印发,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多个项目有新进展……
【焦点资讯】
1、推动长三角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研讨会举办
10月9日,以“迈向形神兼备的现代化都市圈”为主题的推动长三角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研讨会在上海举办。会上透露,近年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奋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取得新突破。2018年至2024年,长三角GDP年均增速5.58%,高于全国0.27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从2018年的23.9%提高到2024年的24.6%,6年间贡献了我国约26%的经济增量;“万亿城市”数量从2018年的6个增加到9个,占全国1/3;区域进出口总值突破16万亿元,占全国36.5%;已形成大飞机、海工装备等26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1/3,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分别占全国的3/5、1/3和1/3,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约40%。
2、长三角重磅行动方案印发
长三角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出台重磅行动方案。据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透露,由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发展改革委共同编制的《建立健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提升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行动方案》,已正式印发。行动方案从“三个聚焦”破题,围绕实现“七个一”和加强组织实施等八个方面,提出30项具体任务举措,把国家层面推进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区域层面有针对、可操作、能落地的行动举措。
3、江苏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投资基金成立
近日,江苏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出资额5亿元,经营范围包含创业投资(限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企业由上海青浦投资有限公司、苏州市吴江东方国有资本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
【产业科技】
1、上海前九个月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再增44家
10月11日举行的“投资上海·共享未来”前沿产业投资交流会透露,截至今年9月,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60家、外资研发中心631家,较去年年底的累计1016家和591家,又分别新增了44家和40家,上海继续保持作为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城市的地位。
2、江苏首颗地质专属卫星成功发射
10月11日上午10时20分,江苏首颗地质专属卫星——“江苏地质号”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据介绍,此次发射的“江苏地质号”卫星入轨后将与“吉林一号”星座组网运营,具备一年6次覆盖全球、半月1次覆盖全国、2天1次覆盖江苏省的能力,可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管制、智慧城市建设、地质矿产勘查、生态环境修复、灾害防控治理等工作提供更丰富的卫星数据和产品服务。
3、我国量子信息关键组件实现重大突破
安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月10日透露,全球首款四通道超低噪声半导体单光子探测器在合肥落地。该设备在探测效率、暗噪声水平、集成度等多项关键指标刷新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单光子探测技术进入领跑阶段。据介绍,该探测器体积仅为国际同类单通道产品的1/9,单台就能完成此前多台探测器才能实现的复杂探测任务。这一高集成度的设计将产品最大探测效率从25%提升至35%,对极微弱光的探测灵敏度进一步迈向极限。
4、江苏明确122项重点技术赋能未来住宅和城市建设
9月29日,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举行发布会,梳理未来5至10年重点发展技术,出台技术图谱,覆盖高品质建筑、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三大方向。122项重点技术让未来房子什么样、城市怎么建,有了全链条技术“工具箱”。
【重大项目】
1、宁波舟山港佛渡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开工
日前,舟山市普陀区佛渡岛北侧落下关键一子,宁波舟山港六横港区佛渡作业区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开工。该项目是自《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批后,浙江省开工建设的首个百亿级港口工程,总投资约211亿元,规划利用岸线2850米,共建设7个20万吨级及以下集装箱泊位。
2、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多个项目有新进展
近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的多个重点项目建设蹄疾步稳,相继迎来新进展:示范区线2标水乡客厅站1、3、5、7区顺利封顶,该项目进入第二阶段2、4、6区的围护结构及基坑开挖施工;平望大桥老桥拆除,项目全面进入右幅(东幅)桥梁新建施工阶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嘉兴医院项目主体区域结构封顶。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建朋 整理
素材来源:新华日报、各地日报、官方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