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0月9日晚,句容大剧院。作为2025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剧目巡演的首场演出,江苏省演艺集团扬剧团原创大戏《蔡文姬》在此震撼上演。灯光渐暗,大漠孤烟的剪影在舞台上铺展,鼓点低沉,战马嘶鸣,一段承载着文化重量的历史缓缓拉开帷幕。

台下观众中,不少年轻人是冲着“蔡文姬”这个名字走进剧场的。但在他们熟悉的语境里,这个名字属于《王者荣耀》——那个手抱琴瑟、技能主打“治疗”与“加血”的辅助型英雄,人称“奶妈”。而今晚,舞台上的蔡文姬,将用12年的流离、半生的坚守,告诉他们:历史中的她,远不止于此。

扬剧《蔡文姬》没有讲述这位东汉才女的一生,而是截取了她被掳至南匈奴后最艰难的12年。在这片陌生的草原上,她从最初的抗拒与孤寂,到主动教匈奴孩童识汉字、诵诗书、习礼仪,将汉文化如细雨般播撒于异域。最终,在情感与使命的艰难抉择中,她最终归汉,凭记忆整理补全400余卷典籍,完成了对父亲蔡邕学术遗志的传承。这一“文化使者”的形象塑造,让角色超越了传统悲剧才女的框架,更具精神厚度。“如今许多年轻人是通过游戏认识历史人物的,但游戏中的形象往往经过简化甚至重构,与真实历史相去甚远。”主演刘颖坦言。随着对角色的深入挖掘,她和整个团队逐渐被蔡文姬的才华与坚韧所震撼。“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剧,让年轻人知道,真正的蔡文姬不仅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旷世才女,更是一位凭记忆传承文明的‘文化英雄’。她的《胡笳十八拍》《悲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悲怆与智慧。”
剧中,刘颖的表演极具张力。唱腔时而如泣如诉,道尽思乡之苦;时而高亢坚定,迸发文化自信。第三场“教书育人”成为全剧高光时刻:蔡文姬在异乡教授孩童,思绪穿越时空与父亲蔡邕隔空对话,随后带领孩童齐声吟诵汉诗,舞台上的书写动作与光影交织,形成强烈的文化意象,将全剧推向高潮。这一幕,也因其极富感染力的视觉呈现,被认为极具“出圈”潜力。
为增强历史质感,该剧在服饰、头饰上严格参照汉代文献,力求还原真实风貌。导演郭晓男以诗化叙事贯穿全剧,舞台设计简约大气,借鉴中国画写意风格,通过光影与留白营造苍茫意境。《胡笳十八拍》的吟诵与“焦尾琴”的意象贯穿始终,深刻诠释“故国之情、汉家之魂、文化之根”的主题立意。

“我们保留了扬剧的‘老腔老调’,但在表演和舞美上进行创新,就是为了让年轻人愿意走进剧场,静下心来听一段历史、品一段文化。”团长吕佳庆表示。该剧由已故著名剧作家王仁杰遗作改编,创排团队在尊重原作精神的基础上,力求通过现代舞台语汇与当代观众对话。
据悉,这也是自去年《推拿》之后,扬剧团连续第二年在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剧目巡演中“打头阵”。“紫金文化艺术节给了我们展示的平台,也让我们有机会把这样的好戏带到高校、基层。”吕佳庆说,“希望《蔡文姬》能走进更多年轻人的视野,让他们在剧场里,而不是在游戏里,认识真正的蔡文姬。”

当晚演出结束,一位大学生观众感慨:“以前对蔡文姬的印象很模糊,今天才真正理解她的坚韧与伟大。在剧场里看她的故事,比任何屏幕都更震撼。”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