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争先·改革进行时⑱|改革护航,中国AR眼镜破局美国337调查
2025-10-08 11:59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蔡姝雯  
1

开栏语:

探路者,勇争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江苏考察,全国两会期间多次到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几乎每次必谈改革,先后赋予江苏“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等重大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涵盖多个领域,关乎党和国家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近一年来,各项改革举措在江苏大地落地生根,激发澎湃动能。即日起,在省委改革办支持下,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推出“千帆竞发勇争先——江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专栏,透过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案例,展现发生在江苏大地的改革故事,共同感受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江苏打造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全流程”服务机制

改革护航,中国AR眼镜破局美国337调查

2025年10月8日,成功应对美国“337调查”一年后,闪耀现实(无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闪耀现实”)的母公司XREAL的AR眼镜产品,在北美市场份额已经超过40%。

资料图

近几年,智能眼镜行业发展迅猛,成为全球竞争热点。中国相关企业在抢占国际市场过程中,频频遭遇围追堵截。专注AR/VR设备研发制造的闪耀现实,在美国市场经历了一场长达11个月的专利“围猎”。最终,由企业、律师团队、专家团队、政府服务部门组成的专业应诉团队,递交了强有力的证据,与原告达成无条件和解,稳定了企业在美国的市场份额。

时针拨回2023年11月20日,美国公司Ingeniospec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递交一纸申请,将闪耀现实等多家智能眼镜相关企业拖入“337调查”漩涡。

“337调查”,是ITC依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的有关规定,针对进口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以及其他不公平竞争行为开展的调查。若ITC认定被调查者违反337条款,即可发布有限排除令或普遍排除令,不仅禁止侵权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甚至可把相关企业和行业的同类产品全部排除在外。

对于许多专注国际市场的科技公司而言,“337调查”的一纸排除令,杀伤力极强。由于面对“337调查”并无经验,曾有企业甚至整个行业因信息滞后、应对不专业而错失美国市场。

“‘337调查’的流程又密又快,当事人提出申请一个月,ITC就会决定是否立案。我们必须在立案前为被调查企业争取到宝贵的准备时间。”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江苏分中心(以下简称“江苏分中心”)快速维权部部长刘迷迷回忆说,2023年11月21日,江苏分中心监测系统发出预警:监测到一条针对江苏企业的“337调查”申请!

一场“时间争夺赛”即刻开启。江苏分中心迅速联络无锡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无锡中心”),将这一信息告知闪耀现实,并对接企业需求。

“我们知道出海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是没想到这么快就被盯上,有点措手不及。”闪耀现实知识产权总监李昱炜沉重地说。彼时,成立于2017年的XREAL进入美国市场还不到一年,而成立于2020年的闪耀现实,羽翼尚未丰满。

不打无准备之仗。“首先要组建专业应诉团队。”刘迷迷回忆,江苏分中心迅即组织第一次专家紧急研讨,分析案件情况;与此同时,李昱炜在企业内部组建了337专案小组,实时与省市知识产权部门沟通进展;第15天,经江苏分中心积极沟通协调,应对“337调查”战功赫赫的科文顿·柏灵律师事务所冉瑞雪律师团队介入。至此,各方力量就位,准备“正面迎战”。

资料图

当年12月20日,ITC决定,对特定电子眼镜产品及其组件启动“337调查”,包括闪耀现实在内的多家企业被列为被告。原告提出的要求堪称“天价”,不仅要求被告一次性支付以往数年的涉案专利许可费,还要求以后按照产品销售数量支付涉案专利许可费。“如果败诉,将造成公司在美国市场每年数千万美元的损失,并可能导致XREAL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进入美国市场。”李昱炜说。刘迷迷结合以往经验认为,败诉不仅会对企业自身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对我省乃至我国智能眼镜产业出海也将造成难以预计的影响,“这场仗,不能输!”

从庞杂案件细节中寻找“制胜点”成为关键。专家团队指出,在美国“337调查”中,原告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有可能胜诉:一是经济要素和技术要素须满足美国国内产业要件要求;二是证明被告的产品侵犯其专利权;三是专利权必须有效且可实施。江苏分中心依此为企业制定了应对策略,并出具书面指导意见书。

对照应对策略,应诉团队进行了充分调查取证和专业分析,发现了三个“关键制胜点”:首先,原告在技术要素上有缺陷,难以满足美国国内产业要求,不具备发起调查的资格;其次,从技术特征可以论证XREAL的产品并未落入对方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最后,釜底抽薪,搜集到了强有力的证据,能够证明原告专利权的有效性存在重大缺陷。

“我们判断自己并未侵权。同时,原告专利权利要求用词模糊,而且从掌握的现有技术证据来说,原告专利有效性存疑。”至此,李昱炜心里踏实了许多。在随后的证据开示环节中,原告和被告双方需要将证据全部进行开示,“我们准备了海量证据,纸质资料按箱装,电子资料有几百个T。”

转折点发生在2024年5月28日。闪耀现实陆续提交的扎实证据,以及公司证人面对原告律师高压询问时清晰有力的证词,共同构成了关键一击。这让原告意识到,他们这次踢到了一块“铁板”。

“对方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证据开示后,他们从强硬转为柔和。”应诉团队感受到了局势的变化,随后的和解谈判顺利进行。2024年10月8日,ITC发布终裁:双方达成和解,终止对闪耀现实的调查。最终的结果无疑是一场胜仗:无条件、无禁令、零赔偿。而在江苏分中心和无锡中心的协助下,企业降低了百万元的海外维权成本。

这场胜仗不仅让企业稳固了美国市场,还树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形象,助力与谷歌等全球科技公司深度合作。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255.5万台,同比增长54.9%;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66.4万台,同比增长145.5%。

这次胜利的背后,是我省深化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成果。

自2023年6月起,省知识产权局揭榜国家涉外知识产权风险监测预警与防控机制改革任务以来,推动建设了14个国家级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在全国唯一实现设区市全覆盖,横向打通跨部门协作,纵向织密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网络,街接贯通“事前”风险防控、“事中”应对指导、“事后”总结提升的“全流程”服务,以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协同”的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新机制范式。

尽管在全球化的牌桌上,专利战愈演愈烈,但改革不断赋予应对和致胜的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决定》细化提出,“构建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健全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让越来越多像闪耀现实一样手持专利、尊重规则、正当发展的中国企业更加自信,面对不公正对待时从容面对“打压”、勇敢奋起反击,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全省累计向企业提供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服务492次,咨询服务1087次,帮助企业降低维权成本2亿元,挽回经济损失近40亿元。

对于出海企业而言,专利既是进攻的“矛”,也是防御的“盾”。“参与全球最创新、最前沿的技术分工一直是企业的目标,337调查之后,我们更加坚定了布局海外专利的决心,目前海外专利已经达到250多件。”李昱炜说,这不仅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展现,更是改革推动下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成熟的标志。

【改革启示录】

以改革破壁,为出海铸盾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杰

一场历时11个月的美国“337调查”,最终以中国AR科技企业闪耀现实的无条件和解完胜告终。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胜利,更是我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探索涉外知识产权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型的生动注脚。实践证明,唯有以改革为楫,方能破浪前行,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观念跃升,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战略升维。当前,我国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中国式“大出海”时代已然到来。江苏将知识产权视为高质量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企业扬帆出海,知识产权先行”从理念共识转化为行动自觉。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企业权益的战略选择。

体系重塑,从“单一管理”到“多元治理”的模式转型。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牵扯面广、专业性强,单一力量难以应对。江苏着力统筹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构建起“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协同”的现代治理体系,以省级跨部门协调机制破壁垒,以全省覆盖的“国字号”平台强支撑,更以市场机制整合顶尖律所与服务机构等专业力量,形成省市联动、部门协同、属地服务、专业支撑的体制机制,推动涉外知识产权保护从碎片化管理走向系统化治理,助力企业维权从“孤军奋战”迈向“集团作战”。

数字赋能,从“人找信息”到“智享服务”的效能蝶变。面对海外知识产权信息获取成本高、分析难度大,普通企业难以承受的现实困境。江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打通信息孤岛,整合分散资源,建设“一站式”海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重点国别全天候监测,重大案件第一时间响应,顶尖律所一键式比对,大幅降低企业维权的资金和时间成本,让涉外知识产权服务更智能、更精准、更可及。

展望前路,风高浪急的国际竞争仍是常态。下一步,江苏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的改革部署,进一步打造专业可靠、攻防兼备的涉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体系,推动涉外知识产权保护从“普惠式覆盖”向“靶向化服务”升级,全力筑牢企业出海的坚强后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开放动能。

总策划:叶绍芳 双传学 顾雷鸣

监制:何光胜 杭春燕

策划:王冬 耿联 陈繁

统筹:陈明慧

记者:蔡姝雯 杨易臻 陈明慧

设计:杨晓珑 樊玉立

标签:
责编:陈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