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海关总署牵头会同20个部门、25个试点城市,启动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全力推动29项措施落地落实。我省南京、无锡、盐城三市列入试点。几个月过去,跨境贸易是否更便利,让企业更加可知可感?

9月29日,爱尔集新能源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1200万元的锂电池组顺利出口海外。“该批锂电池使用‘循环包装’进行打包,每件包装成本约节省80%,大幅降低了我们的成本。”该公司关务负责人说。
出口锂电池“循环包装”改革试点是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的重要措施之一,金陵海关探索建立“企业自检+逐批抽检+随机抽查”新模式,实现包装箱的重复使用。“我们通过‘一箱一码’对包装箱进行监管,在快速验放的同时确保质量可控。”金陵海关驻江宁办事处副主任杨晓莉说。今年1—9月,金陵海关共检验放行13.5万个循环使用箱,为企业节省包装成本约8700万元。
据介绍,近日出台的《南京市2025年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措施》,围绕服务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推出25项措施,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口岸营商环境。
日前,在盐城南洋国际机场停机坪上,720公斤洪福康乃馨和高山羊齿,通过新启用的“空侧直通”绿色通道快速装舱,发往海外。
传统模式下,搭乘国内航班抵达盐城的出口货物,首先需要在国内货物库区完成国内提货,再通过社会道路进行短驳运输,完成二次安检后方可进入国际出口库区等待发运,全程需要进行多次货物交接。实施“空侧直通”货物监管模式后,货物交接次数减少至1次,单票货物通关效率提升约70%,物流成本降低约30%。盐城海关统计,截至今年9月,已有7批次总计4.6吨货物通过这条“空中高速”实现快速出境。
联运织网贯通物流动脉。日前,一批2691吨铬铁在盐城港大丰港区内河码头完成卸船,顺利进入盐城港保税物流中心。该批进口铬铁通过中欧班列从哈萨克斯坦发出,穿过阿拉山口运抵盐城,经公路短驳至亭湖港区后,再通过内河运往大丰港区,在海关监管下完成“公铁水海”多式联运,最终直抵长三角工厂生产线。
针对多式联运“路途远、节点多”难题,盐城海关构建“协同联动+监管前置”机制,与入境口岸阿拉山口海关密切沟通,开展卡口机动查验,同时获取货物在建湖、海安等铁路站点转运信息,提前掌握货物入区时间。江苏盐城港智慧港口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华表示,“海关提前掌握信息,货物到港即同步作业,加上‘区港联动、分送集报’申报模式的应用,整体物流时效压缩30%以上。”
不靠海、不临江的无锡,同样感受到多式联运带来的变革红利。自今年3月无锡发出江苏首票铁公联运出口货物后,每月都有班列满载工业原料驰往中亚。无锡国际货运班列公司总经理夏林飞算过明细账:“‘一单录入’减少三成申报数据,货物免换箱,运输周期从25天压缩到15天,运费比全程铁路低10%、比汽运低33%,货物转运效率更高了。”无锡及周边城市的机电设备、塑料制品等货物沿着这条“钢铁丝路”持续西进,截至今年9月,无锡海关保障2180余吨货物通过该模式快速通关。
《2025年无锡市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方案》中,跨境寄递获政策支持。5月26日,无锡国际邮件交换站正式运营。国际邮件交换站是与境外邮政机构或受委托的运输机构直接交换国际邮件总包的场所,它就像一个国际邮件的中转站,承担邮件集散功能。交换站启用后,同步接收来自省内南京、苏州、徐州等邮件互换局处理的国际邮件,邮件无需再经由上海口岸交接,与传统模式相比,本地出海时效可缩短1—2天,物流成本显著降低。
“从监管创新与物流织网,到多式联运与产业赋能,再到口岸升级与模式创新,南京海关正将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转化为企业可知可感的实效。”南京海关综合业务处二级巡视员掌孝恩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宋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