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妙招:双节遇金秋,来解锁润燥防凉的中医调理方案
2025-10-05 12:08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孙骏  
1

国庆中秋双节正值秋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易出现“秋燥”症状,如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咳嗽少痰,还可能因受凉引发感冒、腹泻。结合中医理论,可从“饮食调理”“起居养护”“穴位按摩”三方面制定养生方案,应对秋季健康问题。

饮食调理以“润燥生津”为核心。中医认为“肺喜润恶燥”,秋季需多吃润肺润燥的食物,如雪梨、银耳、百合、莲子等。可制作银耳雪梨汤,将银耳泡发后与雪梨块、冰糖一同炖煮1小时,每日饮用1碗,缓解口干舌燥;也可食用百合莲子粥,将百合、莲子与大米同煮,健脾润肺,改善秋季食欲不振。同时,避免食用辛辣、油炸等热性食物,如辣椒、烧烤,减少秋燥症状加重;可选一些酸味和甘位食物搭配食用,如山楂和大枣、乌梅搭冰糖,根据中医“酸甘化阴”理论,帮助滋养阴液,缓解干燥。

起居养护需注意“防凉保暖”。秋季昼夜温差大,早晚气温较低,外出时需及时添加外套,避免受凉;夜间睡觉时盖好被子,尤其注意腹部、脚部保暖,防止“秋凉侵体”引发腹泻、感冒。同时,秋季宜“早睡早起”,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顺应阳气舒展,帮助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提升免疫力。每天可在早上5—7点起床、晚上9—11点睡觉,避免熬夜耗伤津液,加重秋燥。

穴位按摩可辅助“润燥养肺”。中医认为,按摩特定穴位能调节脏腑功能,缓解秋季不适。可按摩“太渊穴”,位于手腕内侧,桡动脉搏动处,每日用拇指按揉3—5分钟,能补肺益气,缓解咳嗽、气短;也可按摩“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按揉3分钟,能疏风解表,预防秋季感冒。按摩时力度以轻微酸胀为宜,每天1—2次,坚持调理效果更佳。

此外,秋季可适当增加户外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既能增强体质,又能呼吸新鲜空气,促进肺部功能,帮助适应秋季气候。

(以上图片均由AI生成)

审核专家: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 李明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骏

标签:
责编:孙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