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这举国同庆的时刻,江苏大地上有一群特殊的奉献者——科技型民营企业,正潜心在各领域以科技创新向祖国献礼。连日来,记者走进江苏科技型民营企业的攻坚现场,记录下企业以实验室为阵地,以技术攻坚为使命,用创新实干诠释对祖国的深情“告白”。
国庆假期,在新沂经开区的江苏华信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10 条生产线匀速奔腾,透明的膜片在精密设备中舒展、压延、成型,最终卷成一卷卷薄如蝉翼却韧性十足的智能卡基材——这些看似轻巧的材料,即将化身身份证、社保卡等承载民生信息的重要证件,走进千万百姓生活。
“目前,我们全产线产品年产量约20000吨,其中拳头产品PETG卡基材年销量超2000吨。”该公司6车间主任舒雷轻抚着刚下线的特种膜片,脸上写满自豪:“二十年前,这类高端材料几乎全依赖进口,国外企业牢牢攥着技术话语权。现在不一样了,每一卷材料上都印着‘中国智造’的硬实力。”

这份“硬实力”的起点,要追溯到 2004 年我国启动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换发工程的关键节点。彼时,智能卡基材作为证件制作的核心材料,长期依赖进口不仅推高成本,更存在供应风险。正是这场国家层面的民生工程,成为华信新材料技术攻坚的“冲锋号”——企业组建专项研发团队,日夜攻关压延 PETG 智能卡基材料生产技术,最终成功突破技术壁垒,让自主研发的材料顺利应用于二代身份证制作。这一突破不仅为国家工程提供了稳定的材料保障,更让华信在特种膜材料领域站稳了脚跟,埋下了“打破垄断、自主可控”的种子。
此后近二十年,华信新材料始终以“创新”为笔,在特种膜材料领域不断书写新篇。从承担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到攻克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10 余项;从单一的 PVC 卡基材产品,到构建起 PETG、ABS、PC、生物基材料及循环材料等六大系列 20 多种产品矩阵;从聚焦证件制作,到将产品延伸至金融、交通、医疗、电子信息等多元领域——每一步突破,都瞄准行业痛点与国家需求。如今,华信已成长为国内中高档智能卡基材行业中,生产规模最大、产品档次最高、品种系列最全的企业之一,用“隐形冠军”的实力,撑起了国内智能卡基材领域的“半壁江山”。

“技术创新从来没有终点,越是‘卡脖子’的地方,越要啃下硬骨头。”公司副总经理王远震拿起一份专利证书,语气坚定地介绍,不久前企业自主研发的“一种压延 PETG 智能卡基材及其制备方法”正式获得发明专利授权,“这项技术化解了 PETG 生产中关键助剂长期依赖进口的难题,让我们在材料性能上有了更大的自主调整空间。”王远震介绍,2022年,该公司作为参与单位成功申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协同9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开展证件领域技术难题,目前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今年末即可完成结题验收,为我国证件材料技术升级再添新动能。
如今,在华信 55 人的专业研发团队支撑下,PC 智能卡基材、PLA 智能卡基材等更多“卡脖子”技术被相继攻克,“PLA 卡基材料”“智能卡用循环回收材料”等产品更是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不仅覆盖全国市场,还远销欧美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上半年,企业产品总销量同比增长 20.44%,营业收入增幅达11.18%——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既是创新驱动的成果,更是实业报国的见证。“未来,江苏华信将继续扎根实业、深耕创新,为江苏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策划 王拓
统筹 陈明慧
记者 李晞 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