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每10件穿戴甲中,就有4件来自“世界水晶之都”东海县;德国、法国、韩国的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移动空调,产自常州;平均每1分钟,就有2.4辆电动车从无锡锡山走向世界……
这里是江苏,中国的“开放窗口”,2024年外贸进出口额达5.62万亿元,近4年年均增速超6%,规模连续22年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比重稳定在1/8以上。
当前,全球经济愈发复杂严峻。越是外贸大省,承压也越大。而江苏交出的,是今年前8月外贸进出口3.82万亿元、同比增长5.1%,增幅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的成绩单。
江苏,如何做到“顶风破浪”,以持续高水平开放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连日来,“活力中国调研行”团队来到这片开放的土地,寻找这里的“开放密码”。
调结构、拓市场,出海产品更多元
在位于常州市武进区的江苏友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械臂有序摆动,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大约3本书高度的一批移动空调源源不断地从产线上落地。它们,将从常州发往宁波港、上海港,然后漂洋过海,进入柏林的别墅、巴黎的公寓和韩国的写字楼。
“友奥成立20年来一直做外贸,从做生产到做品牌,移动空调和除湿机等智能小家电产品已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市场占有率在16%左右。”公司董事长吴清平坦言,今年,面对美国掀起的“关税战”,友奥在美业务的确受到冲击。然而今年1—8月,公司小家电产品业务净利润却增长20%,奥秘就在于,“开辟新兴市场,转移产线”。
20公里外,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的特高压试验大厅里,一套10人高的设备矗立。这里,具备开展目前世界最高电压等级交流1000千伏、直流±110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产品的高压试验能力。
就在去年,公司在巴西实施了我国首个海外高压直流工程换流阀改造项目。“我们的高端电力装备,完全可以与西方老牌强企同台竞技。”博瑞电力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姚宁自信地说,这些年公司把关键技术沉淀为标准与专利,主导、牵头、参与国际及国家行业标准制定30余项,并把首台套、国产化的每一步,都提炼成“可复制的方案”,让后续项目发展更快、更稳、更省。
从“小家电”到“大电网”,“常州造”加速进入海外市场各个“生态位”,这正是“江苏制造”出口结构向优的缩影。
江苏出口产品中,高技术产品、绿色低碳产品比例扩大,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数据显示,2024年,江苏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达到68.7%、较2020年提升1.9个百分点,2023、2024年江苏新能源汽车出口分别增长3.6倍、1.05倍。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产品出海结构调优的“钥匙”。在盐城,一家宠物用品公司——中恒宠物,拥有130余人研发团队,年研发投入超过2000万元,年研发产品超100件,年申请专利超60件,其自主研发生产的宠物消费用品几乎覆盖全品类,产品“爆卖70国”,在柬埔寨等国已实现产业链出海。
优质产品加速出海的背后,是本地产业生态的支撑。在江苏各地,一栋楼里找齐全产业链已不鲜见。在苏州盛泽跨境电商产业园一栋22层的高楼里,80余家企业几乎覆盖纺织全产业链。盛泽镇副镇长、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陆子平举例说,“做面料的企业,接到需要原料加工的订单,直接上楼就能完成采购。”仅今年上半年,园区外贸进出口额就达近2.2亿美元。
过硬的品质和技术锻强核心竞争力、敏锐的嗅觉提前布局多元化市场、来自政府部门有的放矢的精准支持,这些,都成为推动江苏外贸企业出口增长的重要引擎。
一个个数据和一份份订单也再次证明:江苏制造出海,正在从“成本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
创模式、提效率,出海方式更便捷
“直播间刚爆单!这批圆尖造型的‘杏仁甲’在泰国特别火,国内出厂价十几元,到当地能卖到100—200元人民币一副,下单的人还特别多!”9月20日,东海县跨境电商交易中心内,主播陈智指着屏幕上滚动的订单介绍。数字大屏实时显示,当日跨境销售额已突破170万美元,而这样的增长态势贯穿全年:今年1—8月,东海穿戴甲外贸额达38.8亿元,同比激增89%。
跨境电商模式,带来业态革新。依托12家跨境平台在交易中心设点优势,当地孵化1800余名多语种主播,24小时直播覆盖欧美、东南亚市场。“‘家门口’的跨境监管仓带来便利,物流时效从半个月缩至几天,海外复购率直线提升。”江苏东海水晶产业发展集团总经理宋正强说,“晶贸通”平台更实现报关结汇“一站式”服务,今年已处理出口包裹8.3万件。
举全省之力发展跨境电商,江苏在全国首批实现跨境电商综试区设区市全覆盖,今年1—7月,全省跨境电商平台进出口同比增长80%以上。

对于江苏外贸企业来说,眼下,线上跨境更方便,线下出海也更高效。
平均每10辆出口国产汽车中,就有一辆是从太仓港发往全球的。“今年1至8月,太仓港出口汽车达51.3万辆,同比增长64.3%,这一数据已超去年全年出口总量,创下历史新高。”海通(太仓)汽车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儿七指着实时数据大屏告诉记者,这座设计年吞吐量130万辆汽车的码头,已成为长江干线最大的汽车滚装枢纽。
高速出海的关键,是高效的运作模式。作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太仓港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的协同发展日益深入。通过“沪太通”“太申快航”等模式,太仓港与上海港全面实现通关一体化,货物在两港之间进出口均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太仓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太仓口岸“联动接卸”模式下进出口集装箱约14万标箱,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超5000万元。
一批出海新模式,正从江苏向全国推广——
曾经,小微外贸企业经常面对“无票难出口、收汇风险高、流程繁琐”等痛点,2019年,“市采通”平台应运而生。
“作为全国首创的企业端综合服务平台,它通过连接海关、外汇、税务等多个部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注册、备案、申报、结汇等一站式服务。”常熟海关监管科科长吴明杰介绍,平台创新推行“先查验后装运”模式,货物在装柜前就地完成海关查验,避免口岸掏箱延误时间,并将智慧监管融入全程。
数据印证了实效。自“市采通”上线以来,平台累计服务超4.4万家中小微经营主体。今年1—8月,常熟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达135.3亿元,同比增长29.9%。目前,“市采通”已向全国输出“常熟经验”,并于广西、新疆等六地试点推广。
拓展外贸通道、优化口岸服务,“外向”的江苏,正通过一个个出海“小枢纽”、一套套出海新模式,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大枢纽。
优环境、深改革,制度开放更深入
无锡高新区综合保税区,产出了全球14%的存储芯片、全球20%的机械硬盘、全球20%的贴片式陶瓷电容、全球15%的光电转换元器件。这片总规划面积3.49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完成进出口总额1740.4亿元。
以前,国内企业开展维修业务时,需先将境外设备进口,维修完成后再办理出口手续,流程繁琐且成本高昂。通过探索保税维修模式,在这里,堪称可以“修全球”。
今年7月11日,无锡高新区综合保税区获批规划调整设立新片区1.11平方公里,为这片热土再添活力与空间。
开放与改革相辅相成,园区正是改革的窗口和试验田。在江苏,各类园区等高端平台引领支撑功能越来越强。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江苏自贸试验区以占全省千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贡献10%的外贸进出口。推动开发区创新提升,因地制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2024年国家级经开区考核评价中,江苏9家进入全国前30强、数量全国第一。
作为开放高地,全省上下发挥开放平台数量多、类型全、能级高的优势,推动首创性、全链条、集成式改革创新,江苏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不断深入——
在连云港嘉澳新能源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一滴地沟油转变为生物航空煤油的神奇过程。今年5月,嘉澳新能源1.34万吨生物航煤成功出口,标志着全国首个生物航煤“白名单”出口试点正式落地。据预测,这一试点每年将带动超50亿元的外贸增量。
生物航煤出口曾面临“无证难行”的困境,而通过“白名单”机制开放出口,既防止低效产能无序扩张,也为技术领先企业创造先发优势。“获批企业可在核定产能内自主申领出口许可证,打破传统成品油出口的配额限制。”嘉澳新能源总经理何健振奋地说。
江苏各地积极对标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规则,更大力度探索先行先试和压力测试,首批高水平制度型开放“38条”措施已全部落地。
迎风击浪,重点领域改革创新还在加快突破。
作为新兴生产要素,数据跨境流动“箭在弦上”。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的江苏国际数据港,大屏上数字不断跃动。截至今年8月,平台已完成场内交易额9910万元,上架数据产品3837个。
这座“无水之港”是由南京市创新打造的辐射长三角、链接国际的数据产业集聚区。“数据经济的发展,让产品带着包括操作系统、软件服务、云服务等在内的整套数字化服务出海。”江苏跨境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祥舟表示,江苏国际数据港的定位就是打造数据流通核心枢纽,“一方面帮企业找场景、找应用,让数据更好发挥价值。另一方面是帮助企业数据出海,从数据合规、风险防控等角度提供服务和支撑。”
拓展更加多元的市场合作、更具韧性的产业合作、更高层次的制度合作,江苏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不断构筑起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付奇 王梦然 姚政宇 李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