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期待校长手机号公开后能“铃声不断”
2025-09-25 21:09  来源:交汇点新闻    
1

近日,武汉一所高校的开学仪式因一个细节引发网友共鸣:校长在现场报了三遍自己的手机号,并向新生承诺,遇到困难和问题可以随时发短信,必有回应。

大学如大山,标志着社会文明的高度,也承载着社会的期待。高校校长在开学第一课的亮相与致辞,也逐渐成为学生和不少“过来人”关注的焦点。与传统的致辞不同,师生们关注的不只是形式上的亮相,而是一个真正能用的沟通渠道——遇到生活、学业或心理困惑时,学生可以随时发信息求助,感受到学校的“有呼必应”。

校长以身作则,营造了尊重学生、鼓励参与的环境。把“有事请打扰”的权利在“开学第一课”中主动交给学生,这样的做法不仅源于个人热心,也有教育的传承。据报道,该校长曾在毕业典礼上回忆自己受到母校校长的帮助,那份温暖改变了他的命运,这也是他向学生公布手机号、开通“校长直通车”的初衷所在。如今,他希望为学生提供同样可靠的支持。把管理者的身份化为服务者,把尊重和信任交给学生,也为他们在大学生活中培养独立意识和自信创造空间。

更重要的是,这份承诺并非停留在口头上。学校建立了“校长直通车”平台,学生留言4小时必回复。累计3万多条短信都获得了回应,让“铃声不断”的期待有了现实支撑,也让承诺真正落地。每一次信息的回复,都是校长与学生之间的小小互动,也是一份细微却真实的关怀。

现在的大学生面临就业、考研、心理健康等多重压力。一个可以直接联系校长的号码,不只是多了一个联系方式,更像是一条温暖的通道:无论是生活上的小困惑,还是学业、心理上的大问题,都有人在背后关注、回应。把校长的电话号码存进“朋友圈”,就像把校园的一角安全感随身携带,让学生在独立探索青春的过程中,多一份依靠。

这种信任,也悄然在校园形成氛围。校长以身作则,鼓励学生表达想法,尊重学生参与;学生有勇气倾诉,知道有人会认真回应。这份小小的举动,可能比任何规章制度都更温柔地教会学生: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港湾,更是一个可以被看见、被倾听、可以获得支持的温暖空间。

未来,当又一位校长在开学典礼上亮出手机号时,我们希望,响起的铃声不是形式上的热闹,而是一次次实实在在的陪伴与回应。每一次“铃声不断”,都是校园信任和关怀在继续,也让青春与理想的航程更加安心、从容。

标签:
责编:艾陆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