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论|“轮”起来,也要“沉”下去
2025-09-25 21:08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苏群超  
1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9月22日集中发布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被巡视单位党组织巡视整改进展情况。其中,有单位在整改进展通报中表示:“加强轮岗交流。对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较长的干部,及时安排轮岗交流。”

从全面从严治党方面来说,加强轮岗交流,预防圈子文化和权力寻租,可以从机制上保护干部、维护组织清廉、保障群众利益。从干部成长与人才队伍建设的角度看,合理的轮岗交流也为领导干部应对职业倦怠、积累多元化岗位经历、成长为多面手提供外部机会。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让干部“轮”起来,才能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注入长流源源不断的活水。然而,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却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单位对轮岗干部不重视,认为新人接手存在业务磨合,会造成岗位效益损失,并且花一番心血培养的结局只是“为他人做嫁衣”。再比如,少数干部进入新岗位后也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认为多干多错,甘心做“轮岗游客”。此外,有些地区、单位对领导干部的频繁轮岗交流颇有微词。一方面,这些领导干部初任新岗位,内行转外行,“外行指挥内行”存在很强的决策失误风险。另一方面,当其摸熟摸透情况后又要离任,容易造成事业中断,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领导干部的政绩观。

这些问题不仅会导致人才培养碎片化、悬浮化,也不利于组织事业发展,有悖初衷。说到底,本质都是轮岗干部没有“沉”下来。干部“沉”不下去,既有“不想沉”的个人主观因素,也有“不能沉”的外部限制条件。主观方面,有些干部对轮岗制度的认知存在偏差。轮岗本是锻炼干部、保护干部的制度安排,却异化为少数领导干部“拔除刺头”或“搞裙带关系”的手段,导致部分原、新单位人员对制度本身产生质疑,对轮岗干部存在误解误读。一些遭受非议的干部也因此产生消极情绪,甘心“躺平”。客观方面,人岗不匹配也会影响轮岗干部心态。能力高于职责需求,会有大材小用之嫌,能力低于职责需求,又难免产生畏难情绪。此外,有些地方忽略新岗位与原有岗位相当的职称设置,导致一些轮岗干部职称待遇归零,心生不满。

与此同时,也存在轮岗制度不合理导致轮岗节奏与培养规律错位的情况。熟悉情况、掌握新知需要精力与时间,节奏过快的轮岗迫使领导干部“反复适应”,不仅不利于轮岗干部产生归属感、沉淀业务能力,削弱其工作认同感,也会导致干部成长目标模糊,陷入“不愿投入、不敢深耕”的心态。

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正本清源,扭转将轮岗视为“惩罚工具”或“关系工具”的观念。严肃轮岗纪律,打击“排除异己”“安排亲信”等歪风邪气,让轮岗政策公开透明。其次,提升评估科学性。一方面,基于评估结果科学调配的基础上,引入双向选择机制,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也要落实平稳衔接原则,消除干部后顾之忧。最重要的是,要让轮岗节奏与干部培养规律同频共振。针对岗位层级、性质及所需的熟悉和产出周期的不同,设立差异化的适应期与帮扶机制,确保任期相对稳定,让领导干部安心做事。

既要让干部“轮”起来,也要让其能沉下心,有所沉淀。唯有如此,方能让干部合理有序地流动起来,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苏群超

标签:
责编: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