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在2025浦江创新论坛区域创新发展分论坛上发布《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5》,报告显示,江苏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跃升至全国第三。

报告显示,2025年我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得分为80.20分,较2024年提高1.77分,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其中,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领头羊”地位愈发凸显,该区域在企业研发、地方财政科技支出、高价值专利拥有量、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等关键指标上,均占到全国总量的1/3左右,而江苏的排名跃升成为长三角创新实力增强的重要缩影。
作为创新成果的直观体现,江苏近期在产学研融合与前沿技术突破上亮点频出。在不久前举办的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上,苏州钧舵机器人“莫扎特”灵巧手、南京中医药大学AI智慧中医健康检测仪、白鲸航线无人货运飞机等一批“黑科技”集中亮相,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其中,“莫扎特”灵巧手可完成绣工与手术级操作,AI中医检测仪3分钟即可生成体质报告并提供调养方案,已与多家三甲医院达成合作。

报告同时勾勒出我国区域创新发展新格局:京津冀协同创新持续深化,北京、天津分别位列全国第二、第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广东以全国第四的综合排名保持领先,研发经费支出居全国首位。值得关注的是,近十年我国区域创新呈现三大特征,除长三角地位凸显外,中部省份整体提升,安徽、江西等省份实现快速增长,形成多极协同发展态势。
报告也总结了近十年我国区域科技创新变化的三个特征:一是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领头羊地位日益凸显,二是中部省份科技创新水平整体提升,三是安徽、江西、海南、湖南等省份的科技创新水平快速提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