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2025全球滨海论坛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40余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代表,他们在为期2天的会议中参加了平行论坛、专题研讨会、工作坊等多项活动。25日举行的《全球协同:守护亚洲候鸟迁飞通道》专题研讨会上,勺嘴鹬保护特别工作组主席克里斯托夫·策可勒博士讲述了一只勺嘴鹬的传奇故事。

在主题演讲环节,策可勒和保尔森基金会顾问唐瑞分别从旗舰物种和保护融资两大核心议题进行讲述。策可勒在《勺嘴鹬的启示:以旗舰物种为纽带,构建跨国保护共同体》的演讲中,谈到了他的研究历程。他说,从2000年开始直到2006年,他们的研究覆盖了大部分沿海地区,但发现勺嘴鹬的繁殖数量在下降,有很多问题研究人员一无所知,他们意识到必须跟上鸟儿的飞行路线才能弄清楚发生了什么,找出它们在哪里筑巢、在哪里停留,所以他们开始标记勺嘴鹬。

策可勒分享了一只标记“K9”的勺嘴鹬的跟踪结果。2024年3月,它在泰国被戴上卫星追踪环志,就此揭开了一场震撼的史诗迁徙。指着屏幕上“K9”的飞行路线,策可勒说,它曾顶着强风连续飞行40多小时横渡黄海,最终抵达朝鲜半岛东岸。短暂休整后,“K9”再度启程穿越日本海,于今年6月4日降落在一片未知的寒带苔原。但今年,他们的俄罗斯团队发现了勺嘴鹬在那里开始繁殖,成为一块新的繁殖地,这完全出乎研究人员的意料,这与以往认知中勺嘴鹬仅在离海岸不远的地方繁殖大有不同。“它给了我们希望。”策可勒说,“这个物种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让我们感到惊讶。”
这枚重量不足鸟儿体重3%的追踪器,不仅记录下候鸟挑战极限的生命赞歌,更成为守护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的科学灯塔。如今“K9”正在和它的儿女为整个种群续写生存传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戚阜生 程光 刘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