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评 | 期待“机关干部体验跑外卖”不再是新闻
2025-09-25 19:37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陈珺璐  
1

继苏州、杭州、衢州等多地机关干部体验送外卖、送快递之后,扬州也有机关干部穿上外卖服、骑上电动车进行了“沉浸式调研”。作为新鲜事,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不少点赞。

机关干部走出办公室,体验送外卖、送快递,在感同身受中找“真问题”,不少网友对此都竖起大拇指“点赞”。特别是报道中提到,借助这类实地调研,一些新就业群体“讲不出、不好讲”的职业困境和工作难题,第一次被摆上台面,并纳入相关“新就业群体关爱方案”中。这些来自基层的反馈与政策回应,既让外卖员、快递员等从业者感受到切实关怀,也让社会公众对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多了一份期待与信心。

“现场办公下基层”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更是被反复验证的群众工作方法。但每当“干部跑外卖”成新闻,我们在为其成效欣慰的同时,也应冷静思考:为什么这类体验仍能屡屡被作为新闻来看待?或许正因为这些工作还没有成为常态,仍属“新鲜事”。这或多或少也说明,一些机关单位这方面的工作做得仍不够多、不够深。

有领导同志曾经感慨,“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下去调研全是办法。”确实,机关干部只有真正沉下去,民情才能浮上来。不光是新就业群体,面对其他民生问题时,也要有丈量民情的决心和行动。比如,北京有街道干部曾化身保洁员,亲身体验垃圾分类的操作难点,最终助力推动优化了整个收运流程。深圳也有税务干部以企业人员身份“陪办”税业务,从中发现审批冗余,也帮助简化了办事环节。此次扬州参与调研的干部也在媒体采访时坦言:“送完100单外卖我才明白,政策的温度不能只停留在纸上。只有真正经历他们的经历,焦虑他们的焦虑,才能制定出有温度、能落地的政策。”这些都说明,“角色转换”带来的体察远比书面汇报更真实、更深刻,也更能帮助找准政策发力点。

正因如此,针对基层治理中的堵点、难点和民生热点,建立常态化的“职业体验机制”显得尤为必要。笔者注意到,近期已有多地做出积极尝试。比如,苏州今年广泛开展“换位跑一次”活动,推动党员干部以群众和市场主体身份,“现场看、具体办、跟踪问、闭环改”。截至七月底,苏州市各级领导和单位“一把手”带头开展活动312次,党员干部累计参与近1.3万人次。

需要提醒的是,“职业体验”不能止于“走流程”,更不能停留在“纸面成果”,关键要转化为化解深层次问题的具体政策举措与实际行动。就拿“机关干部体验跑外卖”这件事来说,既要聚焦“外卖小哥异常天气补贴”“快递站点饮水休息保障”等具体问题,拿出立行立改的解决方案,也要直面新就业群体面临的系统性难题,推动制度层面的回应与完善。比如,如何为外卖员、快递员等群体构建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如何提供针对性技能培训,助力他们实现职业发展与转型?这些深层矛盾,都需要相关部门在扎实调研的基础上,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政策体系,实现从“个案解决”到“系统治理”的跨越。

归根到底,政策的温度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当某一天,“机关干部体验跑外卖”不再是新闻,而是党政机关工作的寻常一部分,那就表明我们的治理现代化又迈出了更扎实、更贴近群众的一大步。

撰稿 | 瞭望评论员 尔东(陈珺璐)

图片 | 视觉中国

标签:
责编:方思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