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接过“猜你心思”的推销电话?法院判了:运营商担责!
2025-09-25 15:02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孙旭晖  
1

交汇点讯 “您好,推荐您升级一下宽带套餐……”这种能准确说出你名字、住址甚至消费习惯的推销电话,你是否也曾接到过?你是否也曾疑惑,这些“官方客服”到底从哪里拿到的个人信息?

近日,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案件,就为这个普遍的困惑给出了一个清晰的答案。市民王先生(化名)将某通信公司告上法庭,最终法院判决:通信公司侵犯了用户的个人信息权益和隐私权,必须书面道歉并赔偿!

一个蹊跷的推销电话,牵出信息泄露疑云

今年3月,家住宿城的王先生接到了一个推销电话。对方自称是某通信公司工作人员,不仅准确报出了王先生的手机号,还对他的宽带套餐内容、办理网点等信息了如指掌,并热情地向他推销宽带提速服务。

一切听起来都像是官方的常规操作。但挂断电话后,谨慎的王先生还是多了个心眼,他拨通了该通信公司的官方客服热线进行核实。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客服明确告知,刚才来电的号码并非公司登记的号码,也不是公司员工拨打的。

“我的套餐内容、办理地点,这些信息只有他们公司有。现在一个陌生号码全都知道,这明显是我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了!”王先生感到自己的隐私被严重侵犯,一纸诉状将该通信公司告上了宿城区人民法院,要求对方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15万元。

法院一槌定音:加密不是“挡箭牌”,管理缺位就要担责

法庭上,通信公司辩称,他们对客户信息进行了加密处理,尽到了保护义务。

但法院审理后发现,虽然有加密措施,但这个“安全锁”并不牢靠。该公司的承包商工作人员,依然能通过某些方式获取到用户的加密信息,并用未经登记的个人手机号擅自进行电话营销。

宿城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通信公司作为信息处理者,其加密措施存在漏洞,且对承包商的监督管理缺位,导致王先生的个人信息被擅自获取和使用。这种未经用户同意的营销行为,已经构成了对王先生个人信息权益和**私人生活安宁(隐私权)的双重侵犯。

最终,法院依法判决:被告通信公司以书面形式向原告王先生赔礼道歉,并赔偿其精神损害抚慰金500元。目前,该判决已生效。

【法官提醒】

这起看似赔偿金额不高的案件,却为泛滥的电话营销划下了一条清晰的法律红线。

该案审判长、宿城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卞京提醒:

  • 对企业而言: 扎紧信息安全的“篱笆”,不能只靠技术加密。更要加强对合作方、承包商的监督管理,明确权责,堵住任何可能泄露信息的管理漏洞。以“营销推广”为名的电话骚扰,同样是违法行为。

  • 对广大市民而言: 当你再接到类似的精准推销骚扰电话时,不要默默忍受。注意保存好通话记录、对方号码、通话录音等证据,可以向监管部门投诉,也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共同守护我们安宁的生活环境。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

标签:
责编:史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