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7日,“苏超”常规赛收官轮比赛一触即发,无锡队即将在主场迎战南通队。
无锡与南通,一座是“太湖明珠”,浸润着江南水乡的婉约灵秀;一座是“江海门户”,承载着江风海韵的豪迈开阔。当吴地清辉邂逅江海潮声,让我们循着诗词的脉络,细数双城风华,共盼绿茵场上的精彩对决。


自然景致
无锡的山水,是文人墨客笔下挥之不去的清雅画卷。苏轼曾游历惠山,留下“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的赞叹,沿着蜿蜒如龙之脊的石径攀登,松涛奔涌、湖水潋滟的景致,让这位见惯名山大川的诗人也沉醉其中。
惠山不仅有秀美的山色,更有闻名遐迩的惠山泉,被唐代“茶圣”陆羽盛赞为“天下第二泉”。苏东坡用此泉泡制贡茶“小龙团”,写下“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诗句,文徵明亦在此以茶会友,留下“相约二泉同品茗,先游山水觅诗行”的雅致篇章,汩汩清泉为惠山增添了无限灵动。

太湖的浩瀚壮阔与古运河的温婉绵长在无锡共存。文徵明笔下的太湖,是“岛屿纵横一镜中,湿银盘紫浸芙蓉。谁能胸贮三万顷,我欲身游七十峰”的壮丽景象,岛屿纵横交错、湖面波光粼粼,尽显辽阔与秀美。古运河流淌着千年的岁月,如杨万里《舟中雨望》中描绘:“雨共长河织青锦,金钱晕上滴真珠”,雨中的运河,将磅礴与温柔完美融合,桨声帆影间满是江南韵味。

南通的景致,自带江风海韵的豪迈气魄。狼山虽不高峻,却因临江近海而独具特色,北宋书法家米芾曾亲自题写“第一山”,更是彰显了其不凡地位。王安石在《狼山观海》中写下:“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站在山顶,江涛奔涌之声袭来,海天一色,尽显雄浑。狼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胜地,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山间古寺林立,晨钟暮鼓间,为这片山水增添了几分禅意。

日出江海、梦启东方。南通是万里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站”,清代诗人屈大均《通州望海》有云:“狼山秋草满,鱼海暮云黄。日月相吞吐,乾坤自混茫。”江水与海水互相激荡,震撼着每一位观江望海者。
日夜奔流的江水、浩渺无垠的烟波,站在海门高处远眺,神州大地的壮阔尽收眼底。涨潮时,“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退潮后,滩涂之上尽显原生态的自然之美,这样的江海奇观,成为南通独有的自然印记。

人文烟火
江南水乡浸润着茶的清香。惠山泉闻名遐迩,无锡的茶文化源远流长。除了苏轼、文徵明等文人雅士在此品茗赋诗,历代百姓也将饮茶融入日常生活。阳羡茶、宜兴红茶、无锡毫茶、太湖翠竹、碧螺春……拂过杯盏,于茶韵悠长中品味一份融在茶汤间的悠然与诗意。明代诗人徐有贞就曾在《留惠山寺》中写下:“一啜知茶味,还胜酒百杯”,茶“润物细无声”,静心细品,回味无穷。

江南富庶地,无锡的商业繁荣自古便有记载,明末清初毛奇龄曾写下“一曲讴歌阛阓地,万家烟火阖闾城”,描绘出无锡商贾云集、市场繁荣的景象,街头巷尾的叫卖声、店铺里的热闹景象,共同构成了无锡充满活力的市井画卷。

南通的人文烟火,充满了江海之滨的独特风情。南通濒江临海,渔业资源丰富,渔家文化成为当地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贩鲜牙侩小行开,日落腥风卷地来。一路牛车如雁字,海边迎得货船回。”“谷雨开洋遥网市,鳓鱼打得满船装。”等极富生活气息的诗句,生动记载了南通的渔业丰饶,成为江海文化的珍贵记忆。

作为江海交汇之地,南通自古便是交通要道和商贸重镇。明代诗人顾养谦曾写下“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的对联,形象地展现了南通的交通优势。清代诗人周家禄在《南通竹枝词》中写道:“街头巷尾卖花声,红紫芬芳满郡城。多少游人闲伫立,贪看春色忘归程。”尽显城市的生机与活力。
精神风骨
东林书院作为无锡的重要文化地标,承载着无锡人深厚的文化精神。“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幅悬挂在东林书院的名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明代东林党人在此讲学论道,他们不仅注重学术研究,更关心国家大事和民生疾苦,家国总关情的精神基因,深深融入无锡的城市血脉。

在近代,无锡更是凭借“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和“兼济天下”的壮志豪情,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之一。荣氏家族等民族企业家,在国家危难之际,秉持实业救国的理念,创办工厂,发展民族工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种精神也成为无锡精神风骨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通地处江海之滨,千百年来,在江韵海潮滋养下的江海儿女形成兼具江水奔流不息敢闯敢拼和大海包容开放的独特文化个性。近代以来,南通在张謇的带领下,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等,在教育、文化、工业等多个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展现出非凡的开拓精神。张謇曾说:“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南通人开阔的视野和远大的志向。

今天的南通,江海精神持续创造奇迹,八龙过江,南通早已不再“难通”,天堑化作通途;通州湾新出海口开港、“上海第三机场”提前布局,成为南通开放进取城市精神的生动注脚,江海福地未来可期。

绿茵场上即将鸣哨,诗文中的双城风华早已让人沉醉。无锡的婉约灵秀与南通的豪迈壮阔,在诗词的碰撞中绽放出独特的光芒。静待9月27日“收官之战”的激情对决,让情谊在赛事中延续,共同书写“水韵江苏”的精彩篇章!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魏琳
图片来源 无锡发布 南通发布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 宜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