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9月22日,英国晨星报主编本·查科一行三人来到南京,将一封新华日报社1950年寄给《晨星报》前身《工人日报》的信件郑重赠予报社。时隔75年,这封见证双方友谊的物件“回家”,并开启新的友谊。
“亲爱的巴德第文同志:顷接您去年十二月六日从伦敦寄给我们一封亲热的来信,感到万分的欣幸,对于贵报——世界革命报业的老大哥——创刊二十周年的光荣战斗的诞辰纪念,谨致无上的贺忱……”
这封信用毛笔手写在中式信笺上。信中,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副社长常芝青,向英国《工人日报》致以创刊20周年的祝贺,并表达了希望与其建立紧密联系、进行工作交流的愿望。

英国《工人日报》于1930年由英国共产党创办,1966年改名为《晨星报》,是英国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左翼报刊,也是英国唯一的具有社会主义立场的报纸。新华日报历史数据库显示,《新华日报》曾上百次转载《工人日报》关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报道,而工人日报也高度认可新华日报的办报立场,称其是“中国的喉舌”。
两家媒体渊源已久,而时隔多年后,一次搬家使得这封珍贵的信件得以展现尊容。
本·查科介绍,晨星报助理商务经理伯纳黛特·基文尼在办公室搬迁清理时发现了这封信,尽管不懂中文,但她立刻意识到,“这封信一定很重要,因为有人把它保存了近70年”。伯纳黛特说,信中提到的“巴德第文同志”是时任《工人日报》国际版主编帕特·迪瓦恩,他的遗孀格洛丽亚·芬德利把这封信交给了晨星报保存。

为了弄清信件内容,本·查科求助了人民日报英国分社。随着对信件内容的了解逐渐深入,本·查科愈加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此前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曾和《新华日报》这样一份有着深厚底蕴的报纸保持着紧密交往。”在人民日报的帮助下,晨星报与新华日报社取得了联系,专程来到南京,重新建立与“老战友”的联系。
辗转万里,两家有着共同历史记忆的媒体实现了跨越时空的重逢。赠予仪式上,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副社长陈仁云代表报社回赠一份1938年2月7日的《新华日报》版面,版面上刊登了英国《工人日报》祝贺《新华日报》创刊的贺信。
“友谊万岁!”双方代表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不约而同发出同样的心声。时隔75年,这段跨越国界、基于共同理想而建立的友谊,不仅是两国新闻史上的一段佳话,更是国际合作精神在媒体合作中的生动体现。
剪辑:崔瑞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