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导入“阳光物业”模式,2024年常州物业矛盾纠纷率下降48%
2025-09-25 07:39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张宇熠  
1

“物业公司垫钱给小区修路,‘烂’了10多年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了。”走在崭新的沥青道路上,常州市大诚苑居民、物管会副主任商亚新十分感慨。这一变化发生在大诚苑导入“阳光物业”后,不到一年,该小区物业费半年度预缴率高达50%。

为何以前做不到,现在却能迎刃而解?如何解开物业和业主长期以来的“互信死结”?通过3年探索,常州开启了一场物业管理变革,从平台搭建到制度建设,形成了有载体、有标准的“阳光物业”模式,探索从逻辑底层化解基层治理矛盾。

在“阳光”下服务,打破“资金黑箱”

9月22日10时34分收入停车费9.94元,8月13日10时04分支出8幢与9幢之间路牙维修费300元……从常州住房APP进入“阳光物业”平台,能看到常州市钟楼区锦阳社区散居楼(荆川东园8—11幢)小区信托账户的流水明细,收支账目笔笔清晰。常州常盛物业服务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耿鑫告诉记者,把账本“晒”在阳光下,物业公司职责进一步明晰,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像这类规模较小的老小区,精简配置保安、保洁、维修工数量,也能运转得井井有条。

荆川东园

一年前,该小区仅有政府兜底的保洁服务。面对车子乱停、围栏被毁等情况,居民只能“捏着鼻子”——老小区没人交物业费,谁来接管这“烫手山芋”?荆川东园居民、物管会主任裴蓓说,多数居民排斥的不是交物业费,而是账目是否公开透明,物业服务是否货真价实。

以往在包干制物业模式下,物业服务易“缩水”,“资金黑箱”操作导致居民对物业信任缺失。去年7月,荆川东园导入了“阳光物业”信托制模式,小区有了公共账户,物业费和小区公共收益全部纳入其中。

实施“阳光物业”信托制就能保障小区收入都用于小区吗?常州市钟楼区永红街道建管办副主任毛惠民介绍,信托制物业最关键的转变,是将原来居民与物业企业的买卖关系转变为由业主大会/物业管理委员会(委托人)、业主(受益人)与物业企业(受托人)构成的信义关系,政府、社区及专业第三方机构作为“监察人”深度介入监督,形成小区治理的稳固“三角”。

记者在“阳光物业”平台上看到,曾经“家底为零”的老小区现在公共账户余额达10多万元。“有了经费,小区才有办事的底气。”锦阳花苑社区党委书记霍潞表示,大部分小区纠纷的根源主要是没有或乱用经费的问题。小区北面围栏被多次毁坏,考虑到小区安全,物业公司就小区是否需要安装监控一事召开业主大会。耿鑫说:“超5000元以上的支出需全体业主签字。”

“阳光物业”模式不仅规范了“怎么花”,而且“花多少”也有了依据。物业公司每年做的年度开放式预算,经打磨8—9轮后最终呈现1张总表和9张分表,上百条服务项目标价清晰。常州市住建局物管处处长黄新说,居民明明白白交物业费,物业公司明明白白搞服务。“阳光物业”模式,就是要推动形成“物业服务也是一种消费行为”的共识。荆川东园物业费仅为每户100元/年,一年下来居民普遍反馈“物超所值”。

“三驾马车”归位,跑出正向循环

记者在大诚苑采访时,突遇强降雨。雨后,崭新的停车位无积水,这正是修路带来的变化。“物业公司垫资给小区修路,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商亚新介绍,此次修路预算60万元,物业公司与物管会各分摊50%。物管会一次性拿不出这笔钱,便向物业公司借款,双方签订协议,每年物管会从小区公共收益结余中支出还款费用,分5年还清。

大诚苑小区

很多老小区物业费低于市场标准,在包干制模式下,物业公司利润微薄,撑不下去就只能撤场。去年年底,大诚苑导入“阳光物业”酬金制后,小区物业费仍为0.45元/平方米。物业费没有涨,但物业公司为何愿意借款给小区?常州江南中鑫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承璞玮说,在酬金制模式下,物业公司通过时间换空间的方式获取长期稳定的回报。社区作为监督方,让物业与小区的合作有了信用托底,物业公司自然敢干事、敢投入。

“阳光物业”改变了物业公司运营模式的同时,也改变了盈利模式。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府新社区党总支书记丁诚说:“酬金制模式更有弹性,通过考核监督调动物业公司积极性,倒逼物企服务质量升级。”大诚苑制定了详细的酬金支付制度,一方面兜底小区每月刚性支出,如维保费用等,另一方面由居民给物业服务打分,根据打分等级支付相应比例的酬金。

以年度满意度测评为例,年底考评达80分,物业公司可计提小区当年度总支出的10%作为酬金。若达到90分以上可以计提15%,若低于75分则无法计提。这就意味着,物业公司干得越用心、居民越满意,以及花在“让小区变好”上的费用越多,物业公司就能获得越多报酬。

“在阳光下挣钱”让物业公司真正变成了小区“管家”。以往业主投诉后才“动一动”,现在主动告知业主哪里需要修补。记者看到,在大诚苑门卫处有一块留言板贴满了便利贴,就像小区“许愿池”,一位居民留言:“现在物业越来越好了。”

业主缴纳物业费的态度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通常业主要等当年度服务结束后才会缴纳费用,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业主愿意提前缴费,小区物业费预缴率升至50%,打破了物业公司现金流承压,避免陷入低价—劣质—欠费—撤场的恶性循环。居民不仅有了提需求的底气,也有了主动参与小区治理的意愿。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教授彭后生表示,“阳光物业”模式让基层治理的“三驾马车”即物业公司、业委会/物管会和社区实现了归位。物业公司当好“管家”,业主当好“主人翁”,社区从大量琐事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放到公益事务上,小区运营步入正向循环。

一个平台系统治理,打通“数据围墙”

在“阳光物业”平台后台,记者看到投票管理板块可对“是否同意续聘物业公司”等项目发起投票,并能精准覆盖投票对象。数据显示,平台日活访问量达8000人次/天,高峰时期可到1万人次/天。截至目前,已有1925个小区链入该平台,覆盖全市所有住宅小区。

业主通过实名和扫脸认证后,“阳光物业”平台就会自动匹配业主所在的小区住址信息。看似“一键输入”就能完成的操作,实际上存在巨大的“数据壁垒”。“光小区名称数据对比就花了3个月。”平台负责人王进说,通常大众熟知的小区项目名称并不一定是该小区的施工编号,如风华瓴著小区,其施工编号为常州市新北区汉江路296号。要实现小区项目名称与备案信息一致,就需要经过大量数据清洗。

常州市住建部门率先在全省打通与不动产部门之间的“数据围墙”,获取小区项目名称、业主姓名和身份证信息“三要素”后,再与不动产登记处备案的产权信息进行匹配核实,从而实现“人房统一”。这项突破性探索也为后续上线新功能打下了坚实基础。

“阳光物业”平台现涵盖公共收益公示、投诉、投票表决、在线调解等16个模块,“为的就是能实现一部手机解决所有物业问题。”常州市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彭峻说,依托“阳光物业”平台,不再用“头痛医头”的老办法解决矛盾,而是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化治理之路。

公共收益查看功能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模块之一。“阳光物业”平台与8家银行合作,实现数据直联,银行账户实时在平台展示。为畅通业主访问渠道,“阳光物业”平台又上线了小程序入口。丁诚告诉记者,以往小区物业群里“炮火连天”,业主光查账一年就要跑七八趟社区,现在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上查账。

数据在平台上“奔跑”,居民点赞“报修半小时师傅已上门”,其背后是一套健全的保障机制。在平台投诉问题,24小时内接收、48小时内回复,若超时处理则会被上级主管部门约谈。2024年,全市导入“阳光物业”模式的小区物业矛盾纠纷率下降48%。常州市住建局还出台了《关于推进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运行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常州市物业服务评价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住宅小区公共收益使用管理的指导意见》等制度文件,形成了“1+17”政策体系,提供了坚实制度支撑。

有行业分析指出,在中小城市,存量物业改造有望成为行业新增长点。据统计,常州现有480多家物业企业,6万多从业人员。下一步,常州将把物业项目经理备案制度、物业服务企业选聘、维修资金使用比价等内容加入“阳光物业”平台,继续推动物业服务行业转型升级,探索本土物业管理新模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宇熠

(府新社区 锦阳花苑社区 供图)

标签:
责编:陈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