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论|集采首提“反内卷”,唯有创新可破万“卷”
2025-09-24 22:10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陈立民  
1

日前,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规则对外发布,诸多细节可圈可点。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本次集采首提“反内卷”,优化了价差计算的“锚点”,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参考,同时报价最低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的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这是药品集采规则的重大调整。

阿司匹林肠溶片低至每片0.03元、氯化钾注射液每支0.16元、降糖药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每片0.16元……近年来,多款集采药价格大幅下降,患者负担显著减轻。然而随着集采的常态化推进,“内卷化”弊端凸显,不仅挤压了企业的合理利润空间,更埋下了质量隐患,引发公众诸多疑虑。集采“反内卷”原则的明确,正是对“唯低价”导向的及时纠偏和优化,也为医药企业提供了更清晰的政策预期和更良好的发展环境。

“内卷”终非长久计,创新才是硬道理。所谓“反内卷”,不是不重视价格因素,而是要推动竞争从“卷价格”到“卷价值”跃迁,这无疑为创新药及相关产业链注入一剂强心针。政策设计中,“新药不集采、集采非新药”规则更加细化,测算下来,创新药研发投入回收周期缩短了3到5年。此外,就在集采新规发布前五天,国家医保局启动2025年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首次新增商保创新药目录,创新药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红利期。当然,政策托举之外,关键还是行业自身以真正的创新打破需求天花板、发现新蓝海,同时也需要贯穿行业上下游、链接产学研各方的系统性创新布局。

作为医药行业“皇冠上的明珠”,创新药研发难度大、投入高,一旦成功,回报也高。在创新药领域,江苏是当之无愧的“优等生”。2023年9个、2024年13个创新药获批,数量均居全国首位;今年前7个月,江苏获批上市的创新药达14个,已超去年全年的13个,全国共有49个创新药获批上市,江苏占近三成,拔得头筹。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从全国还是江苏来看,创新药发展依然面临同质化低水平竞争、成果转化不畅、回报机制不健全等瓶颈。克服这些难点堵点,创新药才能乘势而上、长足发展,实现从“跟随创新”到“源头创新”的跨越。

从0到1,道阻且长。作为经营主体,药企不能再满足于通过仿制和外延式扩张来分食存量市场,而应大力投入原研药、首仿药、高端制剂、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奋力跨越“中等技术陷阱”。当产品拥有更高的技术壁垒和临床价值,自然就能摆脱低价困局,在市场中赢得主动。比技术创新更加重要的,是构建一个更健康的创新和竞争生态。这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创新者的投入获得合理回报,激发研发热情;需要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让创新产品更快惠及患者;需要促进临床与研究机构的紧密合作,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降低企业打价格战、恶性竞争、行业垄断的可能性;等等。当整个生态鼓励创新、保护创新、回报创新时,“内卷”自然失去生存的土壤。

唯有创新破万“卷”。从“卷价格”到“重创新”,这是一条更具挑战的路,也是唯一通向真正强大和可持续发展的路。政策创新搭建舞台,企业创新唱好主角,监管创新筑牢底线,让创新在竞争中占C位,我们才能真正告别“内卷”,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陈立民)

标签:
责编: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