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近日,2025年度致密星物理学术会议在盐城市召开,会议为期三天。本次会议由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主办,盐城市天文学会承办,盐城市亭湖区南青书院协办。会议聚焦致密星的结构、成分及观测表现,旨在分享国内学者的最新科研成果,推动相关天文观测和理论建模的发展,促进学科交流、加强学术攻关协作。
本次会议吸引了150位专家学者参会。代表们来自国内48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包括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新疆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国家授时中心、高能物理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众多科研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天文科学处的有关同志到会指导,盐城市科学技术协会、盐城市天文学会、南青书院有关同志出席了会议。

开幕式由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李向东主持。盐城市天文学会理事长王珍煦代表会议承办方致辞,他介绍了盐城市在天文科普和学术交流方面的举措和成绩。
南京大学青年学者联谊会秘书长陈春林表示,天文学作为基础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体现,也是南京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致密星物理作为前沿方向,不仅关乎人类对极端物理条件下物质状态与引力本质的探索,也彰显我国在大科学装置和观测能力方面的成就。他表示,书院将一如既往支持青年学者发展,不断拓宽学术交流平台,为人才培养与学科交叉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盐城市科学技术协会高福华副主席在致辞中表示,盐城市高度重视天文学研究与科普事业,将继续支持相关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天文科学处何成处长鼓励青年学者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加强合作,协同攻关,并对致密星领域的科研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表达了对我国天文学未来发展的乐观期待。

以脉冲星为典型代表的致密星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它们具有高密度、高压强、强引力和强磁场等性质,是极端物理条件下的天然实验室。2015年引力波被人类首次探测到以来,多信使天文学得到快速发展。在国内,随着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运行以及慧眼卫星(HXMT)、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GECAM)、天关卫星(EP)、天基多波段空间变源监视器卫星(SVOM)等的相继发射,中国学者在该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站上了国际前沿。
本次大会报告涵盖了脉冲星最新发现、超新星遗迹研究、引力波天文学以及快速射电暴、伽马射线暴等高能爆发现象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议题不仅展示了我国科研团队的实力,也为人类理解宇宙提供了新的视角。
除了学术交流,会议还组织参会代表前往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盐城观测站进行实地调研。代表们听取了驻站科学家的现场报告,参观科研设施,了解观测与实验进展,进行了互动交流。此次活动为科研机构与地方合作搭建了桥梁,也展示了盐城在支持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积极作为。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体现了我国在致密星物理研究领域的不断进步。与会代表们一致认为,本次会议交流深入、氛围热烈、反响积极,不仅全面展示了我国致密星物理领域的最新成果,也为推动跨机构、跨学科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正如大会总结中所强调的,“致密星研究不仅是探索宇宙奥秘的重要窗口,更是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施展才华的舞台。”与会学者期待未来继续深化合作,推动我国在致密星物理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再上新台阶。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