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9月24日一早,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从国家电网获悉,我国首个“交流改直流”输电工程——扬州至镇江±2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扬镇直流一期工程”),完成投运后的首次年度检修。
此次年度“体检”在显著提升交直流混联电网的故障响应能力同时,更为江浙沪皖等长三角重点省份的能源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起于扬州高邮、止于镇江经开区,扬镇直流一期工程全长约110千米。
去年4月底建成投运,迄今,已安全稳定运行一年有余。
此次检修是对工程安全运行一周年的系统性“体检”。
全面排查设备隐患、优化系统稳定性,为后续高负荷输电提供保障。“本次检修需在23天内完成9个类别的检修项目,我们投入48名检修人员,对全线284基铁塔进行全覆盖排查。”江苏省送变电有限公司检修管理部线路专职马万勋介绍。面对部分塔位同期开展二期和三期架线施工、多家单位协同作业的复杂局面,检修团队依据基建进度精准规划,实现“穿插不交叉”的高效作业。

生态敏感区线路综合整治,更被列为此次年度“体检”重点→
记者了解到,这一重点工程沿线处于鸟类活动频繁的长三角区域,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省送变电有限公司系统性部署了多项生态友好型防护措施。“我们采用中型多旋翼无人机协同吊运防护平台,显著降低高空作业风险,作业效率提升了一倍。”省送变电有限公司检修现场负责人杨国东介绍。
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扬州高邮地区近年来逐渐成为我省长江以北重要的新能源发电基地。
为打通新能源消纳通道,2022年12月,国网江苏电力正式启动扬镇直流一期工程建设,将原有的交流线路改造为直流线路,相当于在四通八达的电力网络中,“嵌入”一条绿电专供线路。
施工改造后,该工程输送容量,由原来的50万千瓦提升至120万千瓦,成为苏北风光绿电跨江输送的“点对点”专线,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60万吨,经济和环保效益显著。
截至今年4月底,该工程已累计输送电量62亿千瓦时,能量可用率达96.63%,年利用小时数达5167小时。江苏省送变电有限公司检修管理部主任陈泳表示,作为国内首个嵌入式直流工程,其首年检修为后续二期、三期工程积累了标准化运维经验,也为同类“交改直”项目提供了技术范本。
国网扬州供电公司发展部主任郑颖春介绍→
自扬镇直流工程投运以来,已累计向长江以南输送89亿千瓦时的绿色电能,为江苏的清洁能源消纳,以及能源保供安全稳定运行,发挥重要作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倪敏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