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举行10场技术成果路演活动,为创新侧和产业端的双向奔赴创造条件。这些技术成果,体现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有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记者围绕低空经济、智能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主题,主要聚焦大会路演活动中的技术成果,挖掘、传播创新亮点,在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陆续开展成果“路演”,助力江苏大地产学研合作之花更加繁茂。

流线型车身、高效能电动引擎、最高时速100公里……前不久举行的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上,一系列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成果吸引大量参会者驻足观看。在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产业专题路演上,省内外9家高校和企业介绍创新项目,寻求产业对接,其中5个与低空经济直接相关。
低空经济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市场规模或达1.5万亿元。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江苏将“飞起来”的技术推进到哪一步?记者在技术成果路演中寻求答案。
两栖汽车:起降时不惧沙石
“动物可以两栖,汽车也可以两栖!”南京壮大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创始人、俄罗斯工程外籍院士李小光在此次路演中展示了一种地空两栖交通工具——双涵道垂直起降飞行汽车。记者注意到,这款飞行汽车和常见的电动垂直外置旋翼飞行器不太一样,造型更像是传统汽车。
李小光表示,这款飞行汽车保留了传统汽车的外形,但车辆内部装备了铰接式旋翼,可以让汽车像直升机一样飞上天空。“传统直升机旋翼下洗气流会卷起沙石,危及起降安全,就像一个隐藏的‘小炸弹’,随时可能引发危险。我们独创的卷流旋翼技术,通过非线性桨叶设计将气流束缚在涵道内,成功解决了这一痛点,为安全飞行加上了一把‘保险锁’。”目前,该公司已成功研制ZD-800/1200公斤级大载重智能双发无人直升机,其用途十分广泛,在军用运输侦察打击、农林植保、灾难救援、物流运输、危险品运输等方面都能大显身手。
飞行摩托:人人可享低空飞行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带来的飞行摩托十分吸睛,极具颠覆性。高级工程师徐亮形象地介绍产品理念:“就像公园里的卡丁车,我们让飞行变得简单、普惠,让普通人也能轻松体验飞行的乐趣。”该产品沿用赛车级结构设计,流线型的车身设计使得风阻系数低至0.25,就像一条在空气中轻快游动的鱼。它搭载高效能电动引擎,最大功率达150千瓦,最高时速达100公里,续航里程超过30公里。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款飞行摩托实现了“四个不需要”:不需要驾驶执照、不需要维修执照、不需要适航认证、不需要国籍登记,大大降低了飞行的门槛。“我们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阵列,可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就像给飞行摩托安装了许多‘触角’,让它对周围情况了如指掌。”徐亮补充道,“搭载的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实现自动避障和路径规划。在安全性能保障方面,我们装配了单桨失效保护系统,配备整机降落伞装置,为驾驶者的安全保驾护航。”
动力系统:电池皮“薄”性能更优
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动力系统的技术创新。无锡科麦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林航在路演中分享了《飞行动力系统轻量化材料》解决方案,直击行业痛点。传统电池壳体选材面临诸多困扰:传统金属材料重量大,就像给飞行器绑上了沉重的“枷锁”,严重侵蚀航程;碳纤维虽性能优,但原材料成本极高,让人望而却步;SMC(模压成型)等工艺难以实现部件壁厚更薄,轻量化存在瓶颈。
“我们发现,STM玻璃钢材料相较于其他材料而言具有显著优势。”林航介绍,STM玻璃钢部件壁厚最薄可以达到1.2毫米,提供更高的设计自由度;轻量化效果优良,相比铝合金减重20%~30%,相比镁合金有更强的比强度和耐腐蚀性;生产周期以分钟计算,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原材料成本相较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强度完全满足非主承力结构件的功能需求;量产适应性高,适合小批量、多型号的生产需求。
目前,该产线模块包括玻璃布上料、自动切割、自动涂胶、热压固化、冷却定型、自动修整、视觉终检、下线入库八大流程。其中自动切割、自动涂胶、热压固化已实现自动化。“全自动化生产线的优势在于集成视觉检测技术,能实现质量闭环,确保产品零缺陷。”林航表示,“视觉检测技术确保电池包壳体质量达到航空级标准,为低空飞行器提供安全可靠的动力保障。”
链接:政策推动江苏低空经济腾飞
记者获悉,路演结束后,不少企业及团队收获丰硕成果。林航透露道:“路演一结束,多个园区和投资机构当场就加了我的联系方式。”从人才培养到企业孵化,各大产业园区拿出“真金白银”吸引科研团队。如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武进高新区等省内多个重点产业园区,向无锡科麦润抛出“橄榄枝”。毅达资本、旭融资本等投资集团,也与路演团队洽谈合作。
《2025江苏省未来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江苏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近300亿元,集聚上下游企业约1300家,产业规模、创新平台、融资活跃度等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低空制造业优势突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政策的引领、支持不可或缺。去年8月,江苏出台《关于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发展高地作出总体部署。南京、苏州等地也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将“施工图”转化为“路线图”。比如南京立足服务、秉持创新,相继成立低空飞行服务机构,打造市级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印发《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保障办法(试行)》;苏州印发《苏州市低空经济促进条例》,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飞行服务、应用推广、促进措施、安全保障六个方面精准发力,系统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技术瓶颈的不断突破,“贴地飞行”的梦想正加速照进现实,一个崭新的立体交通时代即将到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实习生 卢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