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江苏高新区和高等院校“双高协同”发展再出实招。继7月发布实施意见、确定试点单位后,近日推出“政策指南清单”与“改革指引清单”,以24条具体政策、15项改革举措,破解创新融合堵点、深化“双高协同”发展,为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筑牢实践根基。

在“双高协同”试点过程中,部分高新区与高校反映,急需更明确的政策指引与更具操作性的实施办法。为此,省科技厅经充分调研并征求省委人才办、省教育厅等相关单位意见后,起草两份清单,对已有政策优化升级,并推出增量政策。
“政策指南清单”围绕前沿赛道、科创平台、领军人才、转化基金、标杆项目“五个一”融合发展体系,列出24条具体政策。其中,多项新增或细化政策直指“双高协同”关键堵点,因针对性强、力度大成为亮点。例如,针对高校教师参与企业横向项目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支持试点高新区和结对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符合条件的纳入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省科技专项资金统筹采取后补助、贴息等方式择优给予支持。这将鼓励更多高校科研人员聚焦产业关键技术难题,参与更有挑战性的、重大的产学研合作项目。
再如,在省重点实验室重组中,给试点高新区增加1个定向推荐名额,由试点高新区内单位和结对高校联合申报;鼓励试点高新区和结对高校协同建设概念验证平台,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试点高新区与结对高校建设省概念验证中心。这对科创平台建设的推动作用直接且有力。
“政策指南清单”的24条具体政策,均为当前可落地执行的实招,供高新区与高校逐一对照落实。“改革指引清单”的15项改革举措,则围绕园区管理机制、科教协同育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评价等四个方面设置,引导高新区和高校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改革。这两份清单,形成“当前政策落实+未来改革探索”的双轨推进模式。
“改革指引清单”鼓励高校把结对高新区作为“试验田”,支持高新区把结对高校作为“实验室”,增强两大主体协同创新的内驱动力。具体改革举措包括:试点高新区联合结对高校探索前沿赛道培育新机制;试点高校超常规布局目录外新兴、交叉学科专业;试点高校认可“双高协同”参与人员取得的创新创业工作业绩,作为岗位聘任、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蔡姝雯 徐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