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正在河南郑州举行,作为我国规格最高的职业技能赛事,大赛采用“赛展演会”集成模式,同期举办的技能展示交流、绝技绝活展演、技能培训小课堂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现场观摩。

人工智能、万物互联……战略产业就业空间广
大赛现场随处可见的智能机器人抢尽风头。这边,一群观众围着刚刚搬完三箱矿泉水的机器人喊“后空翻”“握个手”“转个圈”,机器人每一个精准动作都会引来围观;那边,一群人形机器人按照观众要求整齐地跳舞、打拳,同样引来掌声和闪光灯。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女孩明显把这些有求必应的家伙当成了朋友,在机器人面前边挥手边不停地喊“你好、你好”。郑州市黄河路第一小学六年级的姜侨特和同学们现场体验了仿真机器人后就表示,自己以后要设计出更加智能的产品,“让他帮我做任何我不想做的事情。”

“人工智能+”开启“万物开窍”新未来,其带来的就业机会更是广阔。麦肯锡咨询公司最新报告显示,到2030年,中国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需求预计将达到600万,人才缺口可能高达400万。现场提供机器人展示的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主任助理周闯闯表示,一提到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很多人就觉得很高端,从业者非博士也要硕士才行,其实除了基础研发,智能机器人的具体生产、运维,人工智能链接千百行业,很多岗位本科生以及受过专业训练的职技院校生完全可以胜任。
此次大赛更是瞄准新科技新产业需求,新增了区块链技术、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数字孪生应用技术、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工业视觉系统运维等17新职业竞赛项目。

美甲设计、古装造型……美丽产业“钱”景无限
“没想到穿戴甲这么受欢迎,第一天带到展台的200多副被一抢而空,就觉得货品带少了。”穿戴甲作为江苏的劳务品牌被带到大赛现场展示,深受爱美女士青睐,让负责此项目展示的东海县大轩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轩措手不及。

穿戴便捷、价格亲民、款式时尚的手工穿戴甲这几年迅速走红,短短几年成长为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新兴产业,其中70%的手工穿戴甲产品出自东海县,目前当地手工穿戴甲产业已吸纳就业人员超过5万人。
“一些大学生虽然喜欢穿戴甲,但自己并不愿意从事该行业,感觉有点低端,其实穿戴甲的产品设计、制作、销售等等都需要专业人才。”李轩自己就是学美术设计的本科生,和他一起打拼的团队成员中也有不少本科学历,“我们产品推陈出新就需要有文化、有想法的高学历人才加盟”,李轩表示,如果能按照企业需要设计,设计师月薪过万不是问题。
随着年轻一代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捧,汉服、古妆造型等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河南一些企业敏锐捕捉到这一时代潮流,现场展示的千年华裳·古装造型秀吸引了众多爱美女士亲身体验,一顶发饰、一件仿古饰品,都让人爱不释手。

艾灸师、敲背术……传统中医产业显魅力
9月21日下午,郑州市新郑区的57岁的张丽坐了一小时的车赶到现场,排队半个小时只为亲身体验扬州敲背术。“女儿昨天体验过之后感觉特别好叫我一定要来感受”。“老师傅‘拍捶拿捏’,手劲柔中带刚,我哪里难受就直接就被摸出来了,敲背后感觉有一股热流。”张丽说,敲背术是个技术活,能放松又能保健。

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国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陆琴介绍,扬州传统敲背术素有扬州“第九怪”之美誉,是扬州沐浴文化的经典技能,被纳入中医经络理论为指导,人体穴位上运用点按、揉推、敲拍等各种手法,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肌肉劳损。目前,当地已建立标准化的评价规范,“背部敲拍”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证书已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优秀的从业师傅月收入可达两万元以上,扬州敲背术已经带动就业创业1.2万人。

同样受追捧的还有湖北省劳务品牌蕲春艾灸师。整个活动展示期间,该展位前一直被年轻人包围。为了不让前来体验的观众失望,展台五个艾灸师每天从早忙到晚,连喝水的功夫都没有。
蕲春艾灸师、李时珍养生学院教师朱春艳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健康越来越关注,也让健康产业有了广阔发展空间。“来我们培训学校学习艾灸技术的很多就是求职失败的年轻人。”据了解,该行业有经验的老师傅三伏天一个月可以挣2万元,平时月收入也在万元以上。“目前,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蕲春艾灸师已经超过10万人,学员就业创业遍布全国各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红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