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评|今天,该如何庆祝农民丰收节
2025-09-23 14:06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徐睿翔  
1

 风吹稻浪,大地流金,又是一年丰收时节。

今日秋分,我们迎来了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大江南北,稻谷飘香,蟹肥菊黄,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或许有人依然会问,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为什么还要特地设立一个节日来庆祝农民丰收?

丰收节,首先是对耕耘者的致敬。“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到运用科技赋能农业的新农人,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撑起了国人手中安稳的饭碗。这份沉甸甸的贡献,理应获得全社会的尊崇与致敬。

图片

但在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农民、对粮食渐渐变得陌生。有媒体曾报道,城市孩子参加下乡体验活动时,见到整齐的秧苗竟误以为是刻意栽种的“草”;更有孩子天真地认为,大米是“从超市的袋子里长出来的”。对一些年轻人来说,粮食似乎是超市货架上不会缺货的商品,是直接端上餐桌的食物,而非一颗颗需要历经风雨、凝结辛勤汗水的果实。

从这个角度来看,丰收节承担着重要意义,它让整个社会再次将目光投向田野,看见并尊敬农民,认可并珍惜他们的价值与贡献。

庆祝丰收节更是一次对粮食安全意识的集中唤醒。“三农”稳,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事关14亿人的饭碗。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我国持续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已有了良好成效:去年全国的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比2020年增产了740亿斤。我国现在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达到了500公斤,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特别是江苏,去年粮食总产量创下新高,达到762亿斤,连续11年超700亿斤。这对一个以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为重任的东部沿海省份而言,更是难能可贵。

图片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们确实把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上。但与此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5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约8.2%的人口处于饥饿状态。由此可见,通过节日的方式强化全民粮食安全意识,让人们更加重视粮食、珍惜粮食,显得很有必要。

而重视粮食安全,除了“增产”,“不浪费”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丰收”。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从小就熟读的古诗《悯农》,不仅是深刻的儿时记忆,更传递出对劳动者和劳动果实的敬畏。然而,当我们习惯于食物的唾手可得,以至于部分人淡忘了食物背后春耕秋收的漫长与艰辛,对粮食少了份敬畏心,导致“舌尖上的浪费”在不经意间频频发生。譬如,外出就餐时,总抱着“看着都想尝尝”“反正不贵”的想法,点了一桌根本吃不完的食物;购买蔬菜水果时追求外观无暇,使得一些“丑食”在供应链前端就被大量淘汰、丢弃……这些日常中的无意识浪费,累积起来却是惊人的损失。

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绝不能丢。所以说,庆祝丰收,不仅在于一时欢庆,更在于将重视粮食安全、尊重劳动成果的意识,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一天,不妨再次从珍惜每一粒粮食做起,向每一位耕耘者致敬,共同守护我们脚下这片生机勃勃的大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睿翔

标签:
责编:林元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