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水利、灌溉、申遗、闪耀“苏超”……南京这所高校“还是太全面了”
2025-09-23 09:09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陆威  
1

“全国超过十分之一的水稻种植区,都用上了河海团队的灌溉技术。”

“我们不仅用‘泵’动力,把南水北调的水送上了13层楼的高度,并且借助先进技术,确保了南水北调工程‘滴水不漏’。”

“良渚古城申遗的背后,有河海人补足关键短板的学术支撑。”

“首届‘苏超’赛场上,有15名球员都是河海大学校友,南京队的超强射手滕帅也曾在此求学!”

9月22日,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采风活动首站走进河海大学。从水资源利用的科技突破到水生态保护的创新实践,从智慧水利的前沿探索到体教融合的育人成果,这所百年学府以全方位的硬核实力,让在场的媒体记者纷纷感叹:“不愧是水利领域顶尖高校,简直太全面了!”

建校110年来,30万河海人如水流深,奔涌不息。从长江三峡的巍峨大坝,到南水北调的千里水脉;从黄河生态治理的科技攻坚,到沿海滩涂的资源调查;从青藏高原的水文勘测,到“一带一路”的海外水电项目——凡有水处,皆有河海人的智慧与坚守。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小浪底、葛洲坝、白鹤滩……一个个大国水网的关键节点、一座座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几乎都有河海人的身影。以水文、水利、港航等顶尖学科为支撑,攻克洪旱灾害、水污染治理、海洋资源利用等世界难题,守护江河安澜、赋能可持续发展,几乎是每一位投身相关产业的河海人的共同使命和追求。

河海大学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节水灌溉技术研究,三代河海人四十余年如一日,持续接力。如今,这项技术已在江苏、宁夏、黑龙江、海南等全国超十分之一的水稻种植区推广应用,增产节支超百亿元。“仅在黑龙江这一产粮大省,我们的技术就覆盖超3000万亩,一年节约的淡水量,可蓄满18座大型水库。”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徐俊增说。

如果说节水灌溉是让每一滴水发挥价值,那么南水北调,则是让水听从调遣、逆势而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总长超1000公里,最大落差约40米,相当于13层楼高。为实现“水往高处流”,沿线设13级泵站,每一级都是动力与安全的双重考验。

“这些泵站的流量大、功率高,安全稳定是生命线。”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院长俞晓东告诉记者,2020年,该学院徐辉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大型泵站水力系统高效运行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成果攻克了泵站运行中的诸多技术瓶颈,提升了泵站运行效率与安全性,让水能够借助科技‘泵’动力更顺畅地流向高处,摆脱了此前对于国外技术的依赖。”

“水往高处”是工程奇迹,“滴水不漏”则是品质承诺。2004年起,河海大学工程渗流与地下工程安全研究团队便参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论证工作。历经十余年攻关,研究成果“长距离输水隧洞复杂渗流特性与渗控技术”被纳入西线工程前期成果,为西线工程的规划方案比选论证提供了有力支撑。2007年起,该团队又致力于研发联合抗渗防灾技术,开发了基于聚脲涂层的水下隧道渗漏应急修复技术,为南水北调中线“咽”穿黄隧洞工程设计单元完工验收提供了重要支撑。

2019年,良渚古城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向世界展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水平。在这一重大文化发现过程中,河海大学古代堤坝工程与技术研究团队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良渚水利系统的新认识

“2016至2019 年间,团队师生踏勘了良诸水利工程涉及的每一处山体,系统考察了周边1000多平方公里的水文地质环境,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逐步揭开了这一远古水利工程的技术奥秘,为良渚古城申遗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教授袁俊平表示,这一发现不仅改写了水利史,更彰显了中华文明在治水智慧上的悠久传统与卓越成就,为中华文明往前推进1000年提供了人类文明的坚实证据。

教学科研之外,“足球”已成为河海大学另一张闪亮名片。热度非凡的首届“苏超”赛场上,13支球队中共计15名河海大学校友。长期在“射手榜”上名列前茅的南京队滕帅,也曾在河海大学就读。更令人瞩目的是,河海大学男子高水平足球队已连续16次称霸江苏省大学生足球联赛,11次闯入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2次夺冠、9次摘银。在国际赛场上,他们同样表现出色,2016年代表中国大学生男足出征亚洲大学生足球锦标赛,2023年国际大体联男子足球世界杯挺进八强,创下中国大学生男足历史最佳战绩。

“河海大学1987年成为全国首批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等学校,2024年又成为教育部批准全国首批布点足球运动本科专业的30所高校之一。”河海大学体育系党委书记刘江说,“2025年,我们迎来了首届足球运动本科学生,目前他们正在加紧训练,积极备战10月中旬的全国首届足球运动本科专业学生的联赛。”

从治水安邦的科技突破到绿茵逐梦的青春风采,河海大学用110年的坚守证明:这里不仅孕育治水兴邦的国之栋梁,更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当青春之浪汇入江河湖海,终将书写出更壮阔的时代华章。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陆威 华苏杰

标签:
责编:严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