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评|媒体为何聚焦江苏的“小苗”
2025-09-22 16:06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徐睿翔  
1

日前,“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江苏,探寻开放江苏的活力密码。笔者注意到,在媒体此行的诸多报道中,江苏中小企业乘风破浪、扬帆“出海”的故事,尤为受到关注。

譬如,人民日报记者报道,无锡竟藏着一家全球电子修理铺,捷普电子(无锡)有限公司的全球维修中心,全球十多个国家的通信基站信号单元产品送到这里来维修,年营收额已达1500万美元;同样是在无锡调研采访期间,经济日报记者感叹于雅迪科技研发制造的“小电驴”,“锡”引了全球客,还拥有越南、印尼、泰国、墨西哥等海外产研基地,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市场……

江苏是开放大省,媒体报道时为何没有选择宏大叙事,而是将笔触和镜头对准这些在江苏扎根生长的企业?

图片

背后的原因或许恰恰在于“一株小苗”长成“参天大树”的逻辑。树木生长需要丰厚的土壤,企业发展就像是种树,同样需要用心呵护、耐心浇灌,方能根深叶茂、蔚然成林。

就像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时,江苏企业主动创新,政策也同步发力:苏州提级扩容稳外贸专班,对重点企业开展“一企一专员”服务;常州武进区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开展外经贸业务的融资授信力度;淮安海关推进“企业自查结果认可模式”改革,大幅提高通关效率……这样精准服务各类企业的举措,在江苏还有很多。

正如新华社记者在调研手记中写道:广大外贸企业顺势而为,因地制宜出口商品服务,江苏外贸在风雨中展现稳健前行的底气。厚植发展沃土,沐浴阳光雨露,政策温度与企业作为交响共鸣,稳外贸便有了坚实依托。

此行更令众多媒体印象深刻的是,江苏一大批中小微企业在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表现亮眼。央视新闻记者在苏州采访的盛泽镇丝绸纺织产业,打造了“从一滴油到一匹布”“从一根丝到一个品牌”的完整纺织产业链,成为中国重要的丝绸纺织生产、出口基地;中国新闻网记者惊讶地发现,水晶储量丰富的东海县,形成了集原料加工、创意研发、市场营销、电商平台、收藏展示、物流运输等于一体的全水晶产业链闭环,成功实现从水晶储藏地向全球水晶集散地的华丽转身。

图片

从一株苗到一棵树再到一片林,从一个个中小微企业到隐形冠军、潜在独角兽,再到形成产业链、构成产业集群,“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行所到之处,处处可见企业发展迸发的活力,这也正印证着江苏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蓬勃态势。

其实,像这样的企业,江苏还有很多。比如,云梦山(常州)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迁到常州,自主研发的“电驱系统”功率密度达到10千瓦/千克,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江苏众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勇闯“无人区”,实现硫酸铁钠电池量产,成为业内首家千吨级硫酸铁钠正极材料量产企业。今年上半年,江苏33家企业跻身全球独角兽榜单,数量占全国近10%,这些“巨兽”集群崛起,正成为区域经济新动能爆发的强引擎。

企业选择江苏、扎根江苏的背后,正是对江苏良好市场环境的高度认可。近年来的各种榜单,也可见一斑:江苏已经连续五年位列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南京、无锡、苏州获评“最佳口碑城市”;在2025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中,江苏就有南京、苏州、无锡三座城市进入前十。正如无锡高新区综保区的企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政策之外,最重要的是政府对企业的呼声响应及时。

在江苏这片发展沃土上,越来越多的“创新幼苗”正破土而出,向上生长。它们或许单个规模不大,但汇聚起来却是“苏大强”的底气与基础所在,也勾勒出一幅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鲜活图景。

毫无疑问,这就是“活力中国”一词的最生动注脚。

瞭望评论员 霜与(徐睿翔)

图片 视觉中国

标签:
责编:陈祉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