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青春遇见博物馆,一场跨越时空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在“博物知旅”的脉络中,我们以镜头为笔,勾勒出江苏博物馆青年群体的鲜活群像:他们或是善用数字技术的“文物医生”,或是重构展览的“策展新锐”,或是让古籍文献“开口说话”的“文化解码者”。让我们跟随镜头,见证青年与博物馆的共生共荣,感受文明传承的年轻脉动。
今日推出第三期,人物为江阴市博物馆社教开放科副主管吴婉玲——
7年前,我刚来到江阴市博物馆,面对浩瀚的历史,我也曾感到迷茫。但正是这份厚重,让我坚定了走下去的决心。7年时间,我从一个懵懂小白,逐渐成长为一名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者,设计的研学课程也获得了不少国家级、省市级奖项。
我始终相信,教育的本质是探索,而博物馆教育,正是带领人们探索过去、照亮未来的旅程。
徐霞客是江阴重要的文化名人,今年,我们以徐霞客所处的明代为背景,融合他的探险精神和人生哲学,设计推出了“霞客很行——遇见大明”研学课程,特别加入了舞台剧环节——不只是讲述他的故事,更是要让孩子们“成为”他。当他们穿上汉服,念出“朝碧海而暮苍梧”时,我知道,历史的种子已经种下。
近年来,我不断尝试将江阴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真正适合青少年的教育内容。博物馆不是知识的仓库,而是探索的起点。我们用年轻人的语言,激发好奇,引导思考——这是一种双向的成长。
青年,让博物馆走向未来。我很荣幸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那一块砖。但更让我期待的,是更多年轻人加入我们,用新的思维、新的表达,打开历史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