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江苏 风雅德比|山海“连”泽畔,“盐”途赴秋韵
2025-09-19 20:47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赵芳  
1

9月20日晚,盐城奥体中心体育场的灯光将划破秋夜,“苏超”第12轮连云港队与盐城队的较量即将启幕。这场绿茵对决,不止是球员间的战术博弈,更是一场跨越地域的“风雅德比”——连云港携云台山的雄奇、黄海的壮阔而来,盐城抱黄海湿地的温婉、古盐渎的厚重而至,二者以千年诗行为纽带,在“水韵江苏”的画卷上,续写山海与泽畔的对话。

一刚一柔绘水韵

连云港古称海州,面朝连岛,背倚云台山,在辽阔的东海之上勾勒出最独特的山海画卷。曾有清代诗人张学瀚在《东连岛》里写下“万里洪波挂席行,归帆点点望分明”——大海波涛滚滚,船只却扬帆破浪,远处归帆如星子般散在海天相接处,渐渐清晰,字里行间尽是对这片壮阔海域的赞叹。

一路向南到盐城,水的性子便柔了下来。明代高谷在《盐城观海》中写“瓢城东望水漫漫,暇日登临眼界宽”,海的壮阔仍在,却裹着湿地的温柔。滩涂是水与岸的温柔过渡,白鹭掠过水面,涟漪在水面荡漾,芦苇在风中轻晃,芦花随水波漂浮,处处是生灵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一灵一雅显生机

连云港花果山,是《西游记》的奇幻底色。从花果山山门拾级而上,古柏的枝干虬曲如腾云,青石板铺就的石阶上,仿佛还留着孙悟空当年蹦跳的足迹。行至水帘洞前,飞瀑从崖间垂落,水珠在青石板上迸溅,发出清脆灵动的叮咚声,恰与吴承恩《西游记》中“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呼应。恍惚间似能看见孙悟空领着群猴,攀枝摘果,到处都洋溢着叽叽喳喳的欢腾。

盐城湿地的美,是一种宁静致远的优雅。北宋晏殊在盐城西溪任盐官时,或许也曾看过这般景致,才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千古名句。彼时,落花缤纷,归燕翩跹,水泽与芦苇相依,偶有几只水鸟从芦苇丛中惊起,扑棱着翅膀飞向远方,就连时光都慢了下来。

一景一情诉沧桑

连云港的盐业,藏着千年的历史沉淀。清代《海州志・盐法》载:“一望青山下,池盐积似陵。晶莹初降雪,皎洁乍消冰”。站在青山下远眺,盐池里的盐堆得像小山一样高,晶莹的盐粒白得像刚下的雪,又似刚刚融化的冰晶。依托优良的海港,连云港的盐曾顺着船只运往各地,盐业也成了当地山海文化里不可或缺的一笔。

盐城的名字,从根源上就与盐紧紧相连。盐渎,意为“运盐的河道”。这里的盐业历史,在诗词中有着更鲜活的生活气息。“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明末诗人吴嘉纪在《煎盐绝句》中勾勒盐民生计:白发苍苍的盐户住在低矮的草房里,即便到了炎热的六月,也要守在熊熊燃烧的火灶旁,辛苦地煎制海盐。低矮草房与灼热火灶的对比,让“煮海为盐”的艰辛穿越时空——如今的中国海盐博物馆里,古老的盐灶模型仍在诉说,晏殊笔下“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西溪湿地,也曾见证过汗水与盐粒的共生。

比赛终有输赢,但两座城的风雅对话从未停歇。连云港有云台高处望黄海的雄健,盐城有西溪深处听潮声的温婉;连云港的“盐积似陵”见证产业迭代,盐城的“煮海传薪”延续文化根脉。

秋风拂过连云港的花果山,亦能吹动盐城湿地的芦苇。它们是水韵江苏里两颗璀璨的星,一颗耀于山海之间,一颗亮于泽畔之上,共同勾勒出江苏大地最动人的文化画卷,也让每一个走近它们的人,都能在山海与泽畔间,品出岁月沉淀的醇厚与生机。

实习生 黄煦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赵芳

图片来源 连云港市文广旅局 盐城发布

标签:
责编:吉凤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