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全国科普月,走进你不知道的江苏水文文化
2025-09-15 14:16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吴琼  
1

今年9月,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全面启动。记者从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了解到,在长江与运河交织的丰饶水网间,在太湖烟波与黄海潮涌的壮阔图景里,江苏依托源远流长的水文文化、发扬开拓进取的水文精神,将水文文化建设和水情教育融入社会科普实践,让水文文脉“活”起来。

摸清家底 守护印记——让百年故事“说”出来

江苏拥有着全国数量领先的百年水文测站,目前已达41处。这些百年老站至今屹立江河,也留下了浩如烟海的量水记载。省水文局强化测站保护和文化挖掘,推动8处百年站入选江苏省省级水利遗产名录,镇江潮位站入选第九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并与南京潮位站一道被水利部认定第一批百年水文站。依托“江苏水文”公众号打造“百年老站 百年担当”专栏,逐站介绍文化底蕴价值,图文并茂呈现其深厚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编制出版全省首部水文科普书《把脉江河——江苏水文的百年守望》,以社会公众、中小学生为目标人群,用短小精炼、浅显易懂的文字和精美的照片插图,生动讲述水文人守护江河安澜的感人历程与智慧成果。

百年水文站——镇江潮位站新貌

历史的回响,蕴藏在每一处水文印记之中。2025年6月,水利部水文司部署开展水文文化印记征集工作,江苏水文迅速响应,组织局属各单位梳理水文文化印记实物共计127件。这些老物件中,洪泽湖畔的高堰志桩等遗迹遗刻诉说着先民治水的智慧,保存在“江苏水文科普园”的我国首台直流电力拖动式水文仪器检定车见证测报技术迭代发展,珍藏于水文档案馆的量水记载簿记录百年江河涨落。

我国首台直流电力拖动式水文仪器检定车
原址复建的洪泽湖高堰志桩

贵在史识,重在致用。基于2002年出版的首部《江苏省水文志》,省水文局系统梳理江苏水文事业发展脉络,修编第二版省水文志,客观展现水文为兴水利、治水害提供的坚强支撑和经验成果。盐城、徐州、连云港市水文志相继出版,成为展示地方水文文化、讲述水文故事的重要载体,有效增进了地方对水文工作的了解和认同。当前,水文文化建设氛围浓厚,干部职工投身文化传承的主动性显著增强。由省局牵头部署,相关地市水文分局分头开展的水文志编纂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旨在展现水文行业的良好形象,志在将各地独特的水文风貌和动人故事传播给社会公众。

创新宣教 润泽万家——让水情知识“走”出去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为赓续历史文脉,加强水情教育,讲好水文故事,省水文局持续创新形式、提升科普宣教实效。

省级水情教育基地“江苏水文科普园”示范引领,水文职工面向高校学生、水利同行、中小学生等不同群体开展科普讲解,年均接待团体参观60余批次、千余人次。在2024年全省水情教育科普讲解大赛中,水文职工勇夺一等奖,充分展现江苏水情科普队伍的专业素养。

水文职工在江苏水文科普园向小学生开展科普讲解

依托星罗棋布的水文测站、监测中心、实验室等,省水文局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宣传节点精心策划科普宣传活动、相关分局依托地市水文科普平台积极开展“水文开放日”活动,让水文一线工作场所成为面向公众的“科普微窗口”。徐州分局依托陈磊大师工作室面向高校学生开展团体实践及实地生产实习;南京、无锡分局深入街道社区,提升居民节水意识;盐城分局创新制作以“哪吒”“敖丙”为主角的宣传短剧《春雨之约》,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水文守护水安全的故事;宿迁分局群发公益短信,将节水护水理念送达万余名市民;镇江分局开展古运河水环境监测知识现场宣讲,展示了水文技术服务成效;常州分局“小水滴”、泰州分局“青霖之星”、扬州分局“水文驿”等志愿服务队与多方联动,开展特色活动,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水文的种子。

展望未来,江苏水文将继续秉持初心使命,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丰富科普内容,创新科普形式,深化文化建设和水情教育工作,讲述水文支撑治水兴水好故事,让江苏悠久的水文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为水文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琼 通讯员 侯宁宁 陆叶

标签:
责编:王建朋